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明末英雄起南洋>第二一二章 餐补

“刘理顺!你出来一趟!大厅有人找你!”虽只有三十人不到的举人也被编成一个班,班长自然就是叶宣,正在读书之际,刘理顺被班长叶宣叫了出去。

刘理顺放下书本,憔悴黑瘦的面孔上一脸的迷惘。

走出厢房门口,叶宣拍着刘理顺的肩膀笑着道:“老刘啊,以后啊,中午不用再吃冷面饼了,下午也不用吃了,你以后就不用操心这些事了,这里会给你们做热腾腾的饭菜的,不就多花点银子吗?”

刘理顺点点头,但是心里却是一紧,他实在是有些心疼银子。

虽说每个月李丹都给他们发银子,他们的钱按说根本就花不完,也花不出去,可是他实在有些心疼和紧张。他实在有些穷怕了,一文钱不是掰成两半,而是恨不得掰成八瓣来花。

他是开封府杞县人,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他只是家里有十几亩田而已,连维持温饱都很困难。

他跟其他任何人比,最大的不同他比别人更穷。他24岁中举,当年也算是意气风发,有个邻村的财主愿意帮他解决进京赶考的川资路费,他才有钱进京赶考。

可是他实在命运不济,一连考了8次,居然全部名落孙山。

现在还是有财主肯博一把赌一把愿意支持他,可是给的钱可比以前少多了。

村里人眼光中,他脑壳坏掉了,一直非要考下去,简直是迂阔透顶之人。

所以,今年考完得知再次名落孙山,他并没有立即走,而是在几个已经考中进士的几个同乡如史可法等人的帮助下又在京城多待了几个月。

他待在京城,就是为了向那些已经考中进士的同乡学习,问一下他们是怎么考上的。

史可法的官一直到八月才下来,他就问到八月,可是他刚要回家的时候,听说应社之事,他头脑一热就加入了应社,就这样稀里糊涂进了山西会馆,最后却成了复读社之人。

他还没想到,天下竟有李丹这样的人,为了让他们继续科举,愿意同时资助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举人秀才,就为了让他们科考能够有好成绩。

这可比他们家乡的那些财主强太多了,而且李丹给出的条件简直好的难以想象。

管他们住,每家的家眷,只要你愿意,给山西会馆一个地址,他们带着你的亲笔信,上门将家里人一路接到塞北,而且这里还有房子,还管吃住,更难以想象的还每月给钱。

他不让干任何活计,不让你帮他做任何事,不图一点回报,就是让你读书。

天啊!这等好事,他只怕梦里才有吧!

可是,刘理顺毕竟不是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他已经年近半百,虽一直读书,可是家里事,村里事,甚至县里事,他都没少过问。

他这样的举人也是当地一士绅,也是当地的头面人物,怎么可能会对地方事一点不了解呢?

正是因为跟各路人打交道多了,所以他对李丹的感觉特别的复杂。

一方面,他对李丹的感激简直难以想象。

另一方面,他总感觉李丹对他们这些人另有所图。

至于图的什么,他现在也是不知道。

所以,他并没有对李丹有特别的感恩表示,相反还有种骨子里的戒惧谨慎之感。

……

从厢房到大厅,只有十几步路,刘理顺走的很慢,脑子里想了一路,等他一抬头,看到大厅中正坐当中的李丹正一脸笑意的看着他。

“老刘,过来坐。”李丹笑着学着叶宣的口吻跟刘理顺打着交道。

刘理顺楞了一下,然后用学生见老师那种特有的尊敬道:“师长在上,弟子不敢坐。”

“举人见官都有椅子坐,我又不是什么官,过来坐下聊,也好说的方便。”李丹接着笑着指了指前面的一张太师椅。

“谢过先生。”刘理顺整了整衣服,拱手一施礼,然后迈步走到椅子边,战战兢兢的坐下去。

“你说你是开封杞县人,听说你们那里有个李岩公子,你可知道吗?”

李丹只是想到当地传说李岩是杞县人,随口这么一问,拉近跟刘理顺的关系。

刘理顺摇摇头严肃的说道:“没有听说过。”

他也好奇,怎么李丹知道一个叫李岩的公子,连他都没听说过这一号人。

县里的大小人物,他大致也是知道的,可是李岩公子他却从未听说过。

见刘理顺摇头,李丹也不再追问下去,随即又问道:“今年你们开封府出一个进士,史可法,你可曾听说过?”

“刘理顺心里又是酸涩,又是好奇。

酸涩的是同是科考,史可法年纪轻轻就能一举考中,而他却连考多年。

史可法还是他的老乡,他怎么能够不认识?

可是越是认识,越发感觉难受。

不过,他好奇的是史可法这个老乡成绩也不算好,也只是三等而已。

相比之下,同是开封府的曹勋可是会试第一,虽未点中状元,但是成绩才是众举人中公认最好的,李丹却问都不问。还有榜眼是信阳府的。怎么偏偏问一个史可法呢?

“我们不止认识,他对我还有莫大的帮助。”刘理顺实话实说他跟史可法的关系。

李丹没想到,他只是随口一问,居然有了意外之喜。

“太好了,有机会可以请史可法大人来此游玩啊。”李丹笑着说道。

“史大人现在去了西安府做了推官,只怕他未必有时间。不过我可以写信给他,让他有机会过来玩一趟。”

“太好


状态提示:第二一二章 餐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