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明末英雄起南洋>第二百一十一章 刘理顺

复读社正式开学读书了,一切显得波澜不惊。

举人和秀才们早上迎着星星来,晚上陪着星星走,只有中午和下午可以回家各半个时辰,就跟放风差不多。

他们倒也没有什么话讲,天天就是这样来到这里上课读书而已。

为了最快能够进入正轨的教学秩序,李丹也是天天过来,问一问阮大铖和钱谦益他们,现在进展如何?学生们的基础如何等。

李丹一边审视着老师们的教学,也开始观察这些读书的举人和秀才们。

他这里的条件整体还不错,钱财有保证,时间有保证,但毕竟是荒凉偏僻的塞北苦寒之地,真正来这里的举人和秀才都是北直隶一带,另外还有山西、河南等地的。

像那些本身家境富裕的江南的学子,则一个也没有。

和李丹估计的一样,他们多少是因为家里的贫寒,才愿意来复读社复读的。

复读社本来在京城召集了有一百多人,可是由于有人家距离较远,所以赶上第一批过来的也就三十多人。

其余之人,要么还在路上,要么还在家商议着怎么搬来这里。

三十多人李丹一两天时间都认识了,一个个将名字和他们每一个人能够具体对应起来。

李丹要想几年后彻底打出复读社的名声,最好能在其中不光是大多数人能够中进士,而是最好能够名列三甲,那对于复读社简直等于放了卫星,才能真正实现声名大噪。

可是他看来看去,这里面之人,基本跟历史中明末的名人一个也对不上。

不过有一个例外,刘理顺,开封府杞县人,一个年过四旬的老举人,已经八次参加科考,但是都未能考中,至今依旧没有放弃他的进士梦。

李丹想起前世曾经去过杞县,当地的朋友介绍当地的名人提及过这个刘理顺,说他十次进京赶考方才中了状元。无论如何,能当上状元也是了不起的,更何况十次进京赶考!

简直是大明的励志典型。

这可是隐藏在李丹这里的宝贝,未来复读社扬名天下的利器!

李丹得知他就是那个后世大明崇祯七年的状元的时候,心里都有些激动,他这些准备,这些花费总算没有白白浪费了!

不过,李丹看到刘理顺却是看到他的另一面——苦读,每天中午“放风”的时间里,无论老师和学生都飞一般跑回家中吃饭,也顺便出去歇息一二。

这个刘理顺就拿出早准备好的饼子,就在大厅取暖的炭盆里烤一下,喝点凉水,然后接着读书。

李丹中午过来三天,三天都发现他都在读书。

这一天中午,李丹再次来到将军府的大厅,其余学生和老师都跑的没了影子,外面已经寒风呼啸,李丹见那个刘理顺又从怀里拿出一张面饼,放在大炭盆的盆沿,那里已经是一片黑灰,他的白面饼立马也是黑黢黢的跟碳灰混在一起。

这时,刚好李丹迈步进来刚好看到他放面饼,正站在炭盆旁边的刘理顺有些不知所措,进退两难。

“怎么不回家吃饭,也好歇息一下。”李丹笑着问道。

“家里没人,现在就我一个。”刘理顺苦笑着答道,

“回去生火也麻烦,倒不如在这里随便吃点。”

李丹看了看刘理顺,四十多岁的人,一脸的沧桑与倔强的模样,也有些不忍心道:“你放心,过些时日,你的家人也都会被送过来。”

复读社之人是分批送来的,第一批是京城附近的为主,他们的家眷全部送过来了。

像刘理顺这种开封府之人,至少还得两个月,家人才能聚齐。

“谢过李公子了!”刘理顺淡淡的说道。

李丹见他很是拘谨,也没有长留,转身就走出去,心道:“这样可不是办法。”

……

李丹转身回去,来找正在旁边军营食堂吃饭的叶宣。

叶宣现在住的就是以前的军营,院子很大,足以住下上百人。

李丹和他的护卫也是住在这里。

叶宣的家其实还留在板升城,他也没有搬过来,不过,他和李丹一样,都是有专门的小灶,中午的时候,他回来吃饭就刚好赶上饭点,然后也和李丹汇报一下复读社里的情况。

李丹正是让叶宣一边学习,一边也要将这些学生管起来,顺便他也能更好的了解这些学生。

李丹坐在叶宣对面,看着正吃着烧麦,满嘴流油的叶宣道:“每天中午就是刘理顺一人不回家吗?”

“我也是啊。”叶宣不禁打趣着,笑着说道。

“要不让他和我一起来吃好了。”叶宣赶紧正色道。

李丹单独问起刘理顺,显然刘理顺已经进入李丹的视线,如果不是李丹重视之人,他断不会专门回来询问的。

“不过”,叶宣顺嘴说了一句,“刘理顺那人脾气很倔,未必会愿意过来。”

李丹眉毛一挑:“你说刘理顺不愿意过来?”

“刘理顺已经考过八次了,我已经算年纪比较大的了,他比我还要大十岁上下。他这样的人,连连遭遇打击,变的比较孤僻,不太愿意跟别人打交道。”叶宣补充说着现在刘理顺的情况。

李丹想起刘理顺烤面饼的状态,不禁说道:“像他这样的人,就是我说也未必有用,对吧?”

“他老人家跟我们大多说不到一块去,现在家人不在,即使发给他大米白面,估计他也难以吃好。”叶宣接着说道,李丹心里一颤。

李丹本来对他们考虑的挺周全的,大米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一章 刘理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