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轼语>第57章解试

宋仁宗看着满桌的奏章,长叹了口气。他深知自己年迈,身体越来越差,是该立储了,可是三位皇子早夭后,后宫一直没能为自己再添新子,将皇位拱手让给兄弟们的儿子实在不甘心。

狄青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深受宋仁宗喜爱,可是当年宋太祖陈桥兵变,随后为了巩固政权,杯酒释兵权,并制定了一系列“祖宗家法”。如今狄青升任枢密使(相当于最高军事长官),以他在军中的影响力难免威胁皇权,与祖宗家法相悖。此外,坊间传言狄青有帝王之相,加之为避雨他举家搬入相国寺,在大殿内与佛像同住,让群臣和百姓颇有微词。狄青虽然对宋仁宗忠肝义胆,并无二心,但是违背祖宗家法、功高盖主、坊间帝王之相的传言以及搬入相国寺佛殿居住这一荒诞举动等一系列原因加在一起,群臣上书要求将其罢黜也是情理之中。

宋仁宗将桌上的奏章全部推到一边,长吁短叹起来。诸位大臣提出的提拔贤才等事都好解决,唯独立储和罢免狄青这两件上书人最多,也让他最为头疼。可是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只怕上天不会结束这场水灾(古时有灾害,人们一般认为是上天的警示,需要改过),到底该如何是好,让年迈的宋仁宗举棋不定。

一日,欧阳修正在家中读书,苏洵登门造访。其实几日前,苏洵曾送来书信,并附上自己的文章。文中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欧阳修读后甚为欢喜,于是两人便约了今日见面。

苏洵将张方平、雷简夫的推荐信递给欧阳修,两人相谈甚欢,许久才离开。随后的日子,欧阳修不仅向朝廷推荐了苏洵、也像宰相富弼等人推荐了他,很快苏洵在京师名声大噪。

时光荏苒,一晃终于到了秋意正浓的八月(农历)。狄青罢去枢密使一职,任陈州知州。同时水灾终于渐渐平息,解试如期举行。

解试连考三天。由于苏轼、苏辙正好赶上宋仁宗在位时期的庆历新政改革,他们参加的是由范仲淹改革后的贡举考试,不管是解试还是省试均先考策论,后考诗赋。策论即针对朝廷的一些时政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等。三场考试内容分别为第一场考“策”,即策问、对策,共三道题,一道考经旨,两道考时务;第二场考“论”,即论说,一道题;第三场考诗、赋各一首。

解试前一夜。

苏轼、苏辙今晚没有看书,因为明天要早起,两人早早吃了饭便准备睡觉。睡前,苏轼拿出王弗的回信,反复阅读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意。汴京与眉山之间往返信件要四个月的时间,等他们拿到家人的回信已经临近贡举考试。苏辙见苏轼对着信件傻笑,道:“你都看了多少遍了,估计每个字都背下来了吧!”

苏轼笑道:“小弗的信百看不厌。”

苏辙无奈地叹了口气,道:“赶紧睡吧,明天要早起呢!”

苏轼将信收好便就寝了。

解试当天。

解试卯时开考,酉时交卷。兴国寺在城郊,离贡院较远。天微亮,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吃了早饭便启程。考场外人山人海,车马如云,这场面是苏轼、苏辙从未见过的。不少富家子弟从华丽的马车上下来,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贡院门前。也有衣衫褴褛,独自一人赴考的。

年仅五旬的苏洵当年赴考未中,如今带着两个儿子参加贡举考试,内心感慨万千。苏洵早年不中是因为那时年轻不太爱学习,加上家底殷实,父亲也不强求其考学,所以常年游荡,与程夫人成家育子后才开始发奋,广泛涉猎书籍,四处游学,几年间终于学业大进。其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儿子参加贡举考试上。

苏洵拍了下兄弟俩的肩膀,道:“进去吧,一定没问题的。”

苏轼拍拍胸脯,自信满满地说道:“肯定没问题。”

苏辙见苏洵前所未有的紧张,笑道:“放心吧,爹,我和兄长肯定没问题的。”

苏轼、苏辙对视了一眼,告别苏洵,并肩贡院大门处走去。

解试作为贡举考试的第一步,内容对于苏轼、苏辙来说甚为简单,两人在考场上下笔如注,顷刻即成。

眉州眉山。

这三天,程夫人每天都会带着王弗、史萱苒带来城郊的道观为苏轼、苏辙祈福。第三天,三人来到道观祈福完,王弗和史萱苒一同搀扶着程夫人缓缓前行。程夫人一个月前又开始生病,汤药不断,一直不见好,王弗和史萱苒本想让她在家休养,但程夫人执意要来,两人也没法干涉。

程夫人一路上一直在咳嗽,王弗担心道:“娘,要不我一会儿让小念去请孟大夫再来看看。”

程夫人摇摇头,语气虚弱地说道:“不用了。天凉,有些咳嗽也算正常。再说了孟大夫的药不是还没吃完吗,吃完了再让他来吧。”

“那我一会儿回去命厨子给娘熬些清肺止咳的汤。”史萱苒道。

程夫人点点头,看着左右相伴的王弗和史萱苒,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感慨道:“我们苏家能娶到你们两个儿媳妇,真是祖上之幸啊!”

王弗抿嘴笑道:“能遇到娘才是我们的幸运呢!”

史萱苒连声附和道:“就是就是,嫂嫂说的对,娘待我们如女儿般,能遇到娘真的太好了!”

程夫人于两个月前收到了苏洵等人的信,得知京师那边水灾严重,如今想到苏轼、苏辙正在京师赴考,不由担心道:“不知京师那边怎么样了,水灾有


状态提示:第57章解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