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难到尘埃落定,最后只死了孙秀和心腹两人,其余人在懵逼之后,不约而同的果断选择了投降——开玩笑,老大都没了,负隅顽抗到底又有什么好处呢?
而当李流和邓朗拿着孙秀的头颅走出陆宅后,外围的警戒部队也纷纷选择了放下武器,其念头,和方才那100多人并无二致。即便这里面有不少北人,也依旧没有选择负隅顽抗。
人,终究还是喜欢屈从于风气和环境,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况且,之前之所以会迸发出高昂的斗志和荆州军对抗,不还是因为没有退路吗?现在好了,邓朗以这样的姿态出现,意味着退路已经解决好了,自然就没有对抗下去的必要了,拜托,我们这些家伙很能打,同时也很有职业道德的好吧?态度也很端正:既然打不过你,那就加入你,成为你们的一部分。
以北人为主体的禁卫军集体倒戈,发誓向邓朗和李流,以及他们身后的荆州势力效忠后,偌大的建业,也就没有了抵抗的理由。
负责城防的刘篡和孙苗均表现的很是乖巧,前者已经是随风倒的老手了,而且,还毫不知羞耻的自认为和王迪有着莫大的关系和渊源,日后必将会有一番良好的合作前景。
有了刘篡的倒戈,孙苗,自然也就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了,免不了腹背受敌不说,这么拼下去的话,究竟为谁而战呢?自己死了也就罢了,万一庐陵前线的那两个兄弟也……倒戈投降分了老子的家业和妻室又当如何是好?!
孙秀殒命的那一刻,就宣告了李流等人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建业的结局了。
而当李流进城之后,对众人的一番表态,更是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首先,城外来不及反应便被连窝端的三人,丁弥、虞昺、葛悌都安然无恙的活着,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识相,当可保下性命和家族利益。
其次,李流也代表荆州方面做下承诺:这个饱经动荡的内阁,其实原创也是王迪,在座的这几位也都是当初王迪一心拉拢并且力主入阁的人选,再行合作自然没有问题——也等于是宣告天下,王迪无疑“篡位”,和孙皓也是君臣“和谐”,没有任何矛盾。
第三,鉴于大家都是被欺骗被蒙蔽,或者迫于孙秀的淫威,不得不和正义之师对抗,现在,首恶已诛,余者皆无罪,立刻,马上联系诸葛靓父子,以及庐陵豫章的二孙,只要放下武器不再抵抗,一切待遇不变。
这几条说出来,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了,虽然诸葛靓等人还没有回复,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孙秀败亡的太快了),但,大家和孙秀合作,这其中哪有什么道义可言?不都是利益驱使吗?只要待遇不变,一切都好说,至于沈莹和鲁氏父子,相信只要王迪真的做到不篡位,也不会做出什么不智之举吧?
大致条款有了初步意向之后,剩下的就是细枝末节而已,反正一个个都是案板上的肉,没什么谈判的资本,想必最终会很顺利的达成协议的,那么,紧绷了这么久,闹心焦虑了这么久,也该小放松一下了。
收编这种大事基本敲定,接下来就是大乱初定之后的小规模的把酒言欢,三军将士除了轮岗放哨的之外,其余皆刀枪入库轻松几日(也是防着有兵变的可能),劫后余生的老百姓们则是忙着灾后重建,而在高官们把酒言欢的时候,李流趁着众人醉眼惺忪的痴迷于美酒佳人,悄悄的暗示给孙苗:来的时候,子均的意思很明显,江东,未来还是孙氏的天下。
这是什么意思?现在正宗的宗室,也就自己这一脉了……这是说有可能把我扶正吗?孙苗有些诚惶诚恐,又有些小激动的一饮而尽杯中酒,却不敢说什么,只是在那里唯唯诺诺——开玩笑,想想也就罢了,万一是试探我怎么办?就等着自己不知进退,再翻脸拿下,斩草除根不成?淡定!淡定!
冷静下来的孙苗不由自主的又饮了一杯,熄灭了那一丝对权力的yù_wàng:“珠玉在前”啊,孙秀连皇帝宝座都没坐热乎便挂了,一定要淡定!一定要低调!
“不知将军、不知荆州牧有何打算?在下一定全力配合!”见李流不说话,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孙苗想了想,低声问道。
这件事弄不清楚,寝食难安啊。
“哦,没什么,”李流很是平静,摩挲了一下断臂处:“子均痛惜先帝不幸遭了小人贼子的暗算,手刃仇人倒是次要,吾等还要对未来负责,为将来着想,将匡扶先帝幼子啊。”
孙皓还有儿子吗?不都已经被孙秀那厮杀了个干净吗?娘的,当初还逼着老子监斩,数着人头砍得啊,都快尿了当时,怎么……
“先帝之前忧虑强敌入侵,做了最坏的打算,暗中将自己最小的一个孩子送到了荆州,交由子均代为抚养,一旦天下有变,便请子均力挽狂澜,再造江东,将军都忘了吗?我记得临行前,子均还嘱咐过,说先帝在密函中特意提到了将军一手操办此事的啊。”李流轻笑一声,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低语道。
“嘶……”孙苗听了这话,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太特么阴险了吧,这个野种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啊,什么江东还是孙氏的天下,明明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在这里居然毫不掩饰,明火执仗的拉着我做同谋去欺瞒天下啊。
孙苗这才明白,在座这帮骑墙派们,自己原来是最有利用价值的,站台背书堵住天下的悠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