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全部的家当。”

老何说着把自己养的那几盆君子兰端出来,给大家看。

有人说:

“现在咱这里,都时兴养君子兰。听说江浙一带养五针松,那是一种观赏型松树盆景。比咱这君子兰能好养些吧,听说价格也是越来越高。反正这种状况跟咱们这君子兰比也毫不逊色。”

薛德珠扒着墙,看着老何家里的几盆君子兰说:

“我听慧来说,咱君子兰这事,叫一种什么现象。想起来了,叫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事件。”

薛德珠说的没有错,慧来说的这事件,是真实的一段历史。

在17世纪中期的那段时期,郁金香这种花卉,从土耳其被引入了西欧。

当时由于数量少,而导致的价格高了起来。

更由于被当时的上层阶级视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所以,投机商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于是,有人开始大量的囤积郁金香球茎,并且有意识的推动价格上涨。

到了1635年的时候,炒买郁金香的热潮已被蔓延成为了全民的运动。

人们购买到郁金香,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郁金香的价格能够无限上涨后,并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也就是说,完全成为了一种商业行为,且是被市场炒作起来的,由虚枉的泡沫组成的一种市场行为。

泡沫终于被刺破了。

1637年2月4日,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六个星期内,价格平均下跌了90。

当万慧来把这段历史念给薛德珠听时,正是老何为了买君子兰,偷出了媳妇多年的积蓄,两个人大吵的那个夜晚。

从此,薛德珠在这件事情上,站在了万慧来的这一面,看不好老何养君子兰。

然而,他现在的这几句话,别说老何听不懂,更听不进去,就是院子里所有的人,都没有听进薛德珠的话。

倒是薛研的一段朗诵上了电台广播,这个时候,正是播出的时间。

“爸爸,快听我上电台朗诵了!”

“好儿子!真争气!大点声!都来听听,咱研儿上电台了!”

薛德珠说着,把薛研递给自己的收音机柠到了最大的声音。

“古时候人类抵抗大自然的手段是比较原始而软弱的,而东北每年受西伯利亚的寒流影响又很大。有一年,西伯利亚寒流又一次大举南下,只是这次寒流格外强烈,伊通河畔这个小村庄中有很多老年人和儿童便因饥寒疾病离开了人间,于是剩下的村民便向上苍祈求,希望天上的众仙能够体察民间疾苦,不要每年都那么寒冷,不要每天都夺走那么多亲人的生命。他们的至诚终于感动了天上的一位善良的仙女,她飘然的来到了人间,送给村民们两把种子,并告诉他们:你们把他播种下去,当他们都成熟以后,你们将不用再惧怕寒冷,你们的生活也会充满欢乐。于是村民们小心的收下了这两把种子,并把他播撒在伊通河岸边,第二年春天的时候饱含村民们汗水和希望的种子终于发出了嫩芽。不久以后第一把种子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月季花,村民们欣喜若狂,名之曰长春花,希望春天能永远眷顾他们,春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温暖而美丽的,到了冬天该怎么办呢?当秋风吹起是,村民们又有了新的哀愁。正当他们愁眉不展时,突然想起了仙女给的第二把种子,这把种子并没有长出什么美丽的花朵,只是越长越高的一篷蒿草。村民们相信仙女不会欺骗他们,于是就来到河边,搁下了大把的蒿草并把他们晒干,结果他们发现这种草又细又长,又非常柔软,于是冬天便把他们垫在鞋里,铺到火炕上,再也不怕寒风的侵袭。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这就是东北的老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中的乌拉草了!”

一位邻居伯伯认真的听完,摸着薛研的头说:

“研儿,你这是讲的长春名字的由来,是不是呀?”

“伯伯,我的这个故事,就是讲的长春地名的由来。”

薛研像背课文一样的说着。

那位老伯伯说:

“我倒听说这地名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邻居们听了,马上起哄:

“老师学问大,说来听听。”

“清朝的乾隆皇帝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长春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其他地方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山下春常在,伊通河畔人人爱”的诗句。”

马上人们跟着念叨:

“长白山下春常在......有长春两个字......”

老伯接着说

“后来嘉庆皇帝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5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此为长春的来历。”

“这个听着正宗!”

“研儿,还想不想听故事?爷爷给你讲一个!”

一位老爷爷听了大伙讲的,也上来了兴趣。

“好,爷爷给讲个故事!”

“我讲的是咱这净月潭的事儿。”

老人说完,把薛研抱起来,放在了自己的膝盖上,一边吧嗒着烟袋,一边慢悠悠的讲了起来:

“相传有一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到人间游玩。”

“不会是七仙女下凡吧?”

薛德珠见有人起哄,便正色说:

“听着得了!没正事。”

“她


状态提示:Part 23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