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德珠家的小院子,慢慢的就成了向阳院活动站的一个歇脚点了。

周围的邻居,饭后没事的时候,来向阳院也顺便到薛家的院子聊聊天,看会儿电视。

薛德珠家的邻居老何一家,往往是负责供应开水的。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老何家有人,总能准备点开水,哪位若是口渴了,都知道叫老何!

人们在这个院子里,有时候看电视,有时候几个人下着象棋,有时候看着薛德珠做木工活,有时候,也只是聊聊天,从国际,到国内,而聊的最多的就是当地发生的事情。

电影院的宣传车路过,人们就会感叹新发路南侧的人民电影院。

“大人和孩子都喜欢到这里看电影。那附近也是一个热闹地方,路北面有二商店,旁边有一个小副食店和照相馆。”

“我看呐,长江路才是咱长春人最爱逛的必去之地,那里现在到处是商铺,不是吹的,可以讲是最繁华的地方了!”

“还是二商店好,大厅特别气派。左侧是卖铝锅、脸盆小百货的柜台,再往里走有个买水果、糖果的柜台。孩子们一到了那里,就乐的蹦八丈高!是最诱人的地方了。”

“我们全家呀,倒是最爱坐今年新出的那蓝色无轨电车。真带劲!”

一位邻居发现了薛德珠窗台上的几张照片。

照片里,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装,戴着一个浅色帽子,双手背后。另一个男人,二十多岁,则穿着一个白色的衬衫,一条黑裤子,戴着一顶黑帽子,左手还戴着一块手表。

图片的背景是一座楼,楼中间有一颗独树一帜的五角星。

照片右上角有“长春站合影”的黑色标识。

“这张照片是我们单位拍的,这上边的人,都不认识。老薛,这是你家的吗?”

薛德珠抬起头来说:

“是我们一个下属单位的同事照片。来长春买东西时照的。这不,让我帮忙寄过去。”

大家传看着照片,不认识照片里的人,却认得照片里的景。

“照片里的这背景是天池大旅社,这国营天池大旅社,在长春火车站周边是最高的建筑,有6层。很多人拿这个当背景。”

“这个地方,一般人进不去,必须出示单位介绍信才能进入旅社。”

“看这张,照片里是刚开春的景象,小树还没抽出枝芽,这个还穿着绿色棉袄和深色棉裤,黑皮鞋,围着白色围巾,戴着黑色帽子。两个人长的还挺像!他穿着深色棉袄,绿色裤子,戴着一个棉帽子。”

他们说的是不错,两个人五官相似,都笑得很开心,照片后面是长春站。

“当然像,人家是哥俩个。”

薛德珠看了一眼,笑了。

“这张照片是我们单位同事的两个表弟来长春去买小四轮车。”

薛德珠把手里的木工家什放到案子上,直起腰来说:

“农村正在实行包产到户、包地到户。种地不受限制,可以单干了,所以他们到信用社贷款,来这里买个小四轮种地。”

“哎,老薛,买小四轮还是很费劲的。我听说同事有个亲戚,用布兜装了一兜粘饼子,来这里等了三天,粘饼子都吃完了,也没买上。后来,在街上遇到了我同事,帮他们找了关系才把车提到家。”

“你那里,总是听说听说。排号就能买到!”

人们正说着,老何却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探过头来大声喊:

“大家伙,想不想看看我的君子兰呐?”

原来,这改革开放初期,在引进外企、普及家电的同时,随着民众对财富的渴望,也催生出了君子兰热。

由于城市商场里出现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

在这之前,新婚家庭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了如今已经变成了“新三大件”: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

不过在这一年里,中国最紧俏的商品,还不是松下电视、东芝冰箱或可口可乐之类的新鲜物品,而是吉林高官春市的君子兰。

君子兰,一种造型高挑、气味淡雅的兰花科观赏植物。

它是1932年由日本传入中国长春,开始只在满洲国宫廷和御花园中栽培,之后君子兰从宫廷流入民间。

虽然长春人向来有种栽君子兰的风俗,但从来没有人把它看得很金贵。

疯狂是从街巷中的小道消息先开始的,在此前的一年,一些“有人靠君子兰发财了”的传闻已经隐约弥漫在长春的大街小巷:

传说一,一个商贩养的君子兰被什么外商看中,出价一万美元买走;

传说二,一位港商要用一辆“世界上公认的超豪华高级皇冠轿车”来换一盆名叫“凤冠”的君子兰。而这盆君子兰的主人叫郭凤仪,他是一家花卉公司的经理,面对这样的“高价”,竟然给当场拒绝了;

传说三,一个老w养了几株珍贵的君子兰品种,死活不让人看,但是在某天夜里,却被人偷走了,结果气得当声气绝身亡;

传说四,有个人从沈阳长途开车来到长春偷花,得手后连夜返回,最后在仓皇逃窜中车翻人亡……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翻新、在制造、在发酵,每一个都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

与此同时,长春当地的媒体也推波助澜,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来传颂君子兰的好。

说它品格高雅,花中君子,放在家里能够清新家中的空气,养人容颜,有益健康等等。

就这样,原本


状态提示:Part 23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