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萤的神情变得越发凝重。
少年老成,原本就是很吸引人的模样。
座中二人皆屏住了呼吸。
“齐鲁圣贤之地,人才济济。但是,这么多胸怀大志的国之栋梁、邦之良材,却要挤在一条狭窄的仕进之路上。即使目不交睫,亦难免遭到坠崖折颈之厄。我朝自开国初,即定下各省科举的录取比例。即按乡试解额比例,每省凡中举人一名,则录取应试生员二十五人。此例,至今不变。”
对上她的目光,庄栩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只是稍微转动了一下心思,他便已经隐约窥探到了眼前这少年的山河胸襟、鹏举之志。
出于极度的震撼,他竟不敢确信自己的这一揣测。
“济南府学,有生员二十名。这一数额,已十余年不曾有所改变……”
说到这里,庄栩自嘲地笑了。
所谓的“圣贤之地”“孔孟之乡”,竟然十多年间没再出过一名举子,这事儿够不够诡异?
不知道的,只说是山东道不出人才,从父母官往下,都是一帮不求上进的家伙。但实际上呢?
问题远比表象要复杂得多。
三年一大比,当初经过层层考验而选□□的这二十名儒生,却无一人能跻身乡试的榜单,不说儒生们自己有多么地沮丧,就是府学上下,也是灰头土脸哪!
“此事,并不单纯……”
庄栩叹息不已。
若萤冷笑着,单刀直入道:“因为当初的宗庙享祀之争么?”
两个人、四只眼睛,同时齐刷刷地定在她的身上。
若萤岿然不动。
很早以前,她就发现了一件事:为什么她从骨子里不肯安分守时?为什么她会时时刻刻想着要“人过留名”?为什么到了下决心的时候,她会心硬如铁?
这也是是秋语蝉的意志,但更多的,则是这具身体里所流淌的血液的主宰。
杜平章原本就不是个甘于平淡的,作为他的亲外孙的她,自然地会承继他的某些秉性与特质。
济南府学之所以十多年颗粒无收,其决定性的病根就在杜平章老头子的身上。
因为他当年力主今上的生父入享太庙,结果招致政敌围攻。最终,不但自己被除缨解冠打入冷宫,更连累山东道的儒学受到天下的质疑与毁谤,甚至是刻意的打压。
“听说,严老先生之所以和杜先生不睦,也正是这个缘故?”
这一层因素,或多或少地掩盖了两姓之间的另一重恩怨。
这或许是天意吧?
庄栩别转了脸,尴尬不已。
此时的若萤,也是一肚子的无名火。
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即便死了,可他仍然能够活蹦乱跳。
这话说的,可不就是杜老头儿的真实写照吗?
庙堂上的波谲云诡,或许她无法左右分毫,但是,自己的命运却还是能够拿来拼一拼的。
“学生人微言轻,虽不如良医,能济民救命无数,亦不如笃厚黔首,能开荒辟疆。但米粒之珠,亦有光华。学生希望,能以一己之力,为一方同窗、披荆斩棘,疏通一条稍微宽广的科举之路。以一比二十,二比四十,如此生生不息,方才对得起‘读书人’之名号,对得起孔孟圣贤之乡之名。”
书斋里沉寂了许久。
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没有起伏波动的情绪,一切娓娓道来,直如云过高天、风拂空庭。各种真味,须得细细品味。
庄栩是个性情中人,至此,眼圈都红了。
他拉过若萤的手,又是欢喜、又是心疼,满心眼里都给这孩子占满了。
“若萤,好孩子,为师没有看错,你果然是个极好的!……这么多年来,这样的话,为师从不曾听人说过……”
猝不及防地,他落下泪来。
热泪来得毫无征兆,把里里外外的众人惊了个目瞪口呆。
这还是大家所认识的仪宾大人吗?背地里,大家都管这位郡主的丈夫叫“呆子”,是一个没什么主见、没什么血性,也没什么脾气的“三无先生”。
可是眼下,这个木头人儿却哭了。
这跟石头开花、哑巴说话何异?
若萤哭笑不得,却也被他的真性情小小地感动了一下。
她赶忙起身,做出惶恐的姿态来。
庄栩却拉她坐回到座位上去,转头跟王世子道:“沐晖,你我都老了。跟四郎相比,是既无冲劲、也无斗志的庸夫了。”
朱昭葵淡然地瞥了他一眼,显然,对于这个“庸夫”的称号持有保留意见。
略为平复了一下情绪,庄栩语重心长地教导若萤:“事在人为。你既有这个心,为师的无论怎样都会支持你的。相信整个山东儒林,也会助你、信你。以前总听人说,四郎如何特别如何好,如何可敬可亲,为师的总是半信半疑。今天,为师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李训导会对你念念不忘。这种好事儿,反倒让为师的摊上了。真是可喜可贺哪……”
心情大好的他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福橘手持茶盘,又捧过来一盏茶。
这便是拜师茶了。
一递一接,便是缔结下了一世的因缘。
而一边的王世子,则成为了这一历史时刻的最有力的见证人。
庄栩含笑受了若萤的跪拜大礼,并亲自扶起了她。
他握着若萤的手,仿佛一时半刻都不舍得松开,左看右看,越看越满意、脸上的笑意也就越浓。
“说到底,其实还是恩师的眼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