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蚁贼>13 出大名径赴益都,过济宁禅师心惊
而言,这倒是件好事,可以加以利用。”

他们一行有和尚,有沙弥,有儒生,有壮士,个个精神抖擞,衣衫虽不算华贵,但较之流民已是天壤之别,更且人人有马,早就吸引到了燕军的注意,不等他们来到桌前,已有一个百户模样的人带着两个亲兵近前查问。——其实自路上开始出现燕军起,他们已经受到了好几次的盘查。

景慧将缰绳丢给一个小沙弥,不慌不忙地取出度牒,奉交上去。度牒是僧尼的证明文件,上边记载有本人的原籍、俗名、年龄、所属寺庙、剃度师名以及所属官署。

——,说到剃度师,出家人有五类师父,剃度师、皈依师、依止师等。剃度师只管剃度,通常不管传戒、更不管教育;皈依师则更多的是一个介绍人、见证人,介绍、见证其皈依三宝。而在皈依三宝后,为了学习戒律、佛法,就必须还要再选择一位“依止师”。“依止师”,指的即为“法上的依止”。也就是老师了,传道授业解惑。

这几类师父并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故此,景慧度牒上的剃度师并不是梵琦大和尚。

百户识字,仔细翻看了会儿,询问景慧,说道:“和尚从哪儿来?”

“大名路。”

“来济宁做甚么?”

“听说燕王仁德,想去益都开个道场。”

“噢?想去益都开道场?”百户上下打量景慧,又看了看封帖木等,问道,“他们又是谁?”

“这一位是贫僧的友人,那两个是他的家丁;而至于这两个小光头,则是贫僧的两个看门沙弥。”

百户点了点头,又问封帖木,说道:“和尚是去益都开道场,秀才你呢?也是去益都么?”

“是的。”

“你又是去益都做甚么?”

“寻友。”

“你的朋友是谁?”

“在下本徐州人,客居大名,素与6聚6大人交好。前些日听说他去了益都,所以特地前去拜访。”说的很客气,但百户听出了意思,什么“拜访”?不就是“投靠”么?

6聚投降,得授高官的消息,已经通过授职的公文传遍海东各地,这百户也有耳闻。他是辽人,从军甚早,虽不见得会看得起这等降将,但面子总归还是要给的,又盘问了几句,见无破绽,挥了挥手,便就放行。

封帖木捏了一手的汗,心中砰砰直跳,见他放行,恨不得立刻就走;然而,景慧却不着急。好个大和尚,真是胆壮,双手合什,微笑着说道:“来的路上,听百姓们说,小王爷因不忍见地方受难,特地调拨了一批军粮以赈济百姓。此事可真么?如果是真的,可真是一个好大的功德。”

那百户本来就准备走了,闻听此言,顿时警觉起来,停下脚步,重转过身来,又仔仔细细打量了景慧片刻,说道:“和尚从哪儿听来的?”

“便是在刚才路上。”

“这批施粥的粮食是从益都调来的,并不是俺们军粮。百姓无知,说的不对。”顿了顿,这百户又补充说道,“我益都今夏丰收,些许赈济的粮食算不得什么。不过‘大功德’云云,和尚你倒是说得不错。此去益都,路途不近,你可以在路上好好帮俺们小王爷宣扬宣扬。”

“是,是。和尚去益都开道场,讲的便是如何做功德。这件事自然不可不提。”

百户又扫了封帖木等人几眼,不再言语,自带了亲兵,转身离去。

看他们远走,封帖木埋怨景慧,说道:“和尚真胆大包天!好容易放了咱们走,你还和他多言语甚么!瞧他凶神恶煞的样子,一言不合,怕你我就横尸当场。”

景慧也不辩解,只说:“走吧,走吧。”走了几步,忽然叹气。

“和尚叹什么气?”

“我刚才问那百户,其实是在试探。实在没有想到,不过一个小小的百户,不但识字,竟然还有这样高的警觉性,一番回答、滴水不漏。”

……

为了节约时间,景慧等人没有进县城,从城南绕过,——北边有军营,禁止通行,却是走不得。

过了县城,众人复又上马。急行了多半天,封帖木和那两个小沙弥有些撑不住,两腿都是被磨得生疼,不得不暂且放缓马,徐徐而行。离城渐远,路上的燕军士卒渐渐变少,终于消失不见;流民也越来越少。

走了大约十来里地,忽然见前头尘烟四起。

景慧与封帖木对视了一眼,俱想道:“莫不是燕贼的大队?只不知是往方才那县城去的,还是往别的地儿去的。”因隔太远,看不清楚;众人催马向前,靠的近了些,方才现这路人马似乎也是往东边去的。

封帖木说道:“也许是从刚才那县城里出来的,看这烟尘,怕不下一两千人。莫非前边又起了战事,所以赶去增援的么?”

景慧眼神好,远远地吊在后边,瞧了好一会儿,面带惊疑,说道:“奇怪!”

“奇怪什么?”

那两个“保镖”也看出来了,一人说道:“烟尘散乱,不似行军,倒好像百姓结队。”

“百姓结队?”

“……,是流民!”

“啊?流民?流民不是都去刚才那县城里了么?又哪里来的这么多人?还被约束得看似行军!”

景慧不愧名师高徒,脑子就是转得快,脱口而出,说道:“好个燕贼!当真狡诈。”

“怎么说?”

“如我所料不错,这股流民定然便是从刚才县城出来的!”

“什么意思?”

这时他们行


状态提示:13 出大名径赴益都,过济宁禅师心惊--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