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移民全球>第六百六十五章:大国崛起(六十五)

卢旺达与布隆迪两个国家人口结构相似,占据人口绝对多数,约85的都是胡图族。

种族屠杀的主要对象,则是属于少数m族的图西族。

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为了不让英国独得“德属东非”的遗产,卢旺达、布隆迪,当时称“乌隆地”被分配给了比利亚。

基于阶级史观,后世人们看到的公开报道会认定,z族屠杀的根源在于殖民时代,欧洲殖民者,扶植少数派图西族统治胡图族的做法。

欧洲殖民者扶植图西族的理由,也非常的“肤浅”,仅仅是因为图西族肤色似乎较浅一些,五官更接近欧洲人。

然而,实际情况是,两族之间的这种统治关系,并不是在柏林会议之后才形成的,而是延续了长达数百年。

从z族角度看,后世的胡图、图西两族,都属性班图尼格罗人,且语言非常的相近。

其中,胡图族最早在公元2世纪,可能就已经迁入大湖地区,图西图则是在公元16世纪前后迁入。

在水草丰美的大湖地区放牧长角牛,是当地的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只不过,后来者的图西族掌握牲畜的所有权,胡图族则通过租赁牛群来维持生活。

这使得两族之间的民族关系,又可以被理解为统治与被统治的阶级关系,富裕的图西族,很自然的会取得z治上的统治地位。

以至于在成为欧洲殖民地之后,欧洲人可以通过财富多少,来简单归类图西、胡图两族。

在16世纪时,图西族与胡图族之间的差异,是否比20世纪要大的多,人数较少的图西族,

又是如何成为统治阶层的,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是很难弄清的。

考虑到在文明层级,要高得多的天朝,类似北方民族入侵,并取得长期统治权情况也很多,这点应该不难理解。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后世所谓的图西族,一定吸收了部分原来胡图族的成分,就像所谓旗人中有很多汉人一样。

不太确定的一点是,长角牛这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很有可能是由图西族带入的,

更早进入的胡图族,当时则有可能还处在,原始的渔猎原始农业阶段。

至于后来欧洲人,更加倚重图西族来维持当地统治,更多是一种顺势而为罢了。

毕竟,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殖民者并没有必要,打破原有的统治秩序。

比如后世m族结构相似,且相邻的卢旺达、布隆迪地区,之所以被分为两个国家。

是因为在德、比建立统治之时,这片山湖交错之地,已经自然形成了,两个由图西族统治的王国。

在一人一票的民主风刮遍全球之际,处于阶级底层的多数族,几乎是一种必然。

即会有南非那样和平完成z治转换,并成就黑白两个“诺贝尔和平奖”总统,白人前总统德克勒克,h人总统曼德拉的样板。

也会有卢旺达大t杀这样的血腥案例。

是不是多数派掌权之后,就会拥有更光明的前景,就只能由历史来证明了。

在大历史的视角下,人口始终是最重要的“地缘”要素之一,选票和战争都是,显现这一要素影响力的方式之一。

很多统治者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口,消化一片土地的话,

那么,不管你的强势地位,能够保持多久,最终都还是会失败。

做为大航海事业的先行者,葡萄牙人被后来者超越,甚至没有像西班牙那样,阶段性的成为,全球性霸主的原因有很多,人口不足,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21世纪的人口为例,葡萄牙的人口不过千万。

而曾经建立过“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口数为6500万。

如果加上在殖民扩张时期,被英国统治的爱尔兰,人口数则达到7000万,葡萄牙的面积接近英国4成。

当然,从地缘z治角度看,葡萄牙并非英国的直接对手,基于对抗西班牙的需要,二者甚至长期,保持着战略合作的态势。

只不过,拿两国的人口数出来对比,能够让大家看出,葡萄牙的短板在哪里罢了。

人口不足,使得葡萄牙人在大航海事业开启之时,就制定了与土着居民,进行贸易的扩张主线。

问题在于,在印度洋执行同样策略的阿拉伯人,显然也不愿意看有有模仿者出现。

不过,最起码在达伽马的航行中,这种担忧还没有得到验证。

因为此时达迦马和他的舰队,并不会显露出,挑战阿拉伯人贸易权的想法。

他们不仅希望,在阿拉伯人的城邦中得到补给,还希望阿拉伯人,能够帮助他们,找开通往印度的捷径。

达伽马并没有逐个造访,东非岸线上的每一个斯瓦希里城邦,毕竟他此行的终极目标是印度。

肯尼亚南部沿海城市蒙巴萨、马林迪,是达伽马明确到访过的两个城邦。

这两座城市,也是当年郑和船队,明确到访过的最西点,蒙巴萨时译“慢八撒”,马林迪时译“麻林”。

后世的天朝,在地缘z治扩张上的主轴,是合称为“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前者的历史源头是张骞和汉武帝,后者最重要的开拓者就是郑和了。

作为大湖地区仅有的两个印度洋国家,另一个是坦桑尼亚。

肯尼亚本身很有机会,充当大湖国家,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点。

与之


状态提示:第六百六十五章:大国崛起(六十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