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移民全球>第六百六十四章:大国崛起(六十四)

这个明显希望与北非阿拉伯国家,划清界线的h人国家,目前也被归入了东非板块。

至于这个新生国家在地缘z治上,到底是跟非洲之角,还是大湖地区走得更近,从位置上看,是可以选择的。

不过,考虑到非洲之角后世的乱局,以及南苏丹与肯尼亚之间,没有山地阻隔的地理特点,正处于两大高原之间。

最起码,希望为南苏丹的石油,寻找新出口通道的z治家们,包括在南苏丹有重大得益的天朝,

会更愿意帮助南苏丹和肯尼亚之间,建设一条新的石油管道。

基于20世纪50年代,在第三世界国家,打下的z治基础,黑非洲也成为天朝扩张地缘z治、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战场。

不过,做为后来者,天朝在非洲的一举一动,不得不考虑到,各原宗主国的影响力。

在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之后,东非高原地区,被划给了德国和英国。

其中,英国得到了北部的乌干达和肯尼亚,德国则拿到了南部的卢旺达、布隆迪、坦噶尼喀,后者被合称为“德属东非”。

而在一战之后,英国人则顺势,把面积最大的坦噶尼喀拿走,归入了“英属东非”。

为了不让英国人独美,卢旺达、布隆迪这两个高原小国,则交给了,控制刚果盆地大部的比利时人代管。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坦噶尼喀”,所谓坦噶尼喀地区所指向的,就是后世坦桑尼亚的大陆部分。

坦噶尼喀之名,在班图语中的原意是“汇聚”之意。

之所以会演变为坦桑尼亚,是因为英国人最初,在认可德国对坦噶尼喀殖民权的同时,

争取到了,领有沿海两个岛屿的,“桑给巴尔苏丹国”的保护权。

在葡萄牙人的势力衰弱之后,来自阿拉伯半岛阿曼地区的阿拉伯人,曾经在17世纪南下东非海岸,重夺控制权。

并恢复、新建了一系列贸易城邦,桑给巴尔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由于在一战后,都归属英国的坦噶尼喀、桑给巴尔这段,曾经分属德、英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二者先是分别独立,然后很快再合并为一个国家。

尽管失去了独立地位,但面积、实力,完全无法与坦噶尼喀抗衡的桑给巴尔,也由此把自己的标签加入了新的国名之中。

南苏丹并非是唯一一个,在地缘z治归属上有多重选择的国家。

位于坦噶尼喀湖与赞比西河之间的“赞比亚”,也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

以班图人覆盖的赤道及其以南的“班图地区”来说,赞比亚算得上是地理中心。

由于并不是班图人南下的主路线上,班图尼格罗人大量进入这片高原的时间,

其实并不比葡萄牙人“发现”黑非洲的时间要早,也是在16世纪前后。

铜矿是北罗得西亚(赞比亚)的主要矿石资源,不过比起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的金矿来说,赞比亚的资源吸引力,就要小的多了。

这使得赞比亚,无论在阿拉伯还是欧洲贸易时代,都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记。

后世国人对赞比亚却很熟悉,甚至有很大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来源于一条,帮助赞比亚打通出海口的“坦赞铁路”,其最主要是运输铜矿。

这条铁路的意义是如此的重大,以至于后世天朝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合理的运作方式,

在东北非修建类似意义的“亚吉铁路”时(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

还会被媒体冠以“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之名。

不过悲剧的是,曾经被视为,参与各方认为是重大外交成果的坦赞铁路,在21世纪已经逐渐没落了。

坦赞铁路的没落,从根本上说,也是受其位置和大地缘z治环境变迁的影响。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那样,赞比亚的位置,可以选择跟东非、南非,及至中非(刚果),进行地缘合作。

20世纪6、70年代,赞比亚之所以选择,从坦桑尼亚打通出海口,是因为赞比亚和坦桑尼亚,是黑非洲较早迎来独立的国家。

同时期周边的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包括南非等国,都还处在白人政权的掌控之下。

基于这种结构性矛盾,赞比亚在地缘z治上,并无法按照其地理属性,发展与南部非洲国家的关系。

甚至因支撑南部非洲国家的h人运动,而关系紧张,而只能向东与坦桑尼亚结盟,打通出海口。

这一基于非洲内部地缘z治关系而做出的选择,又与天朝在国际政治中寻求盟友的需要,以及意识x态相吻合。

后世随着南部非洲国家白人统治时代的结束,赞比亚与南部非洲国家,尤其是南非的合作,也逐渐恢复正常。

向西通过纳米比亚出海的公路运输线,对技术得不到升级,且维护不力的坦赞铁路,造成了直接影响。

至于说下一步,天朝会不会重新通过亚吉模式,重新激活坦赞铁路,应该说,也是个可供选择的方向。

毕竟,东北部与坦噶尼喀湖相临的赞比亚国家,也可以算是“大湖地区”成员,这个地缘z治选项,永远存在着可能性。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经济上先做到有利可图,才是一切项目,推进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比在意识x态为先时期,跟天朝曾经发生过一段z治友谊的坦桑尼亚、赞比亚两个东非大国,

21世纪更为各国民众


状态提示:第六百六十四章:大国崛起(六十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