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汉第三帝国>第4章华佗之志

半个时辰后,同福客栈一包间内。

刘曜、华佗、刘彪各坐在一张案几之后,案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以及酒器等物。

门外走廊上,站着刘曜的两个随从,一远一近守卫着屋内三人。

至于之前拱卫华佗的两个衙役,此时并不在客栈里面。

这个时代的客栈仅仅提供住宿和一般的食物,并不提供酒水,他们喝的酒都是从酒馆购买带到客栈的。

在原历史上,酒楼是汉代以后才形成的。

汉代城池中有旗亭、市楼,最初是市井官署所在地,并置于市的中央。

在这时,市楼还不是饮酒的场所,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变成人们可以登临酤饮的场所。

至于古代的分餐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物质条件匮乏,吃的东西就那几样,二是长幼尊卑,以此体现秩序和规矩。

而合餐制,那是唐宋时期才逐渐形成的,饮食文化的商业化促使人们慢慢从分餐走向了合餐。

吃饭聊天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酒过三巡之后,三人相互之间熟悉了不少,不在像之前那么拘束。

刘曜吸收了原身体主人刘表的灵魂,掌握了对方的记忆,自然应付得了当下的社交礼节。

说话之间的遣词造句,也甚是小心谨慎,生怕露出马脚。

至于他们聊到各自姓名的来历渊源时,刘曜特别强调,他之所以决定弃原名“表”而改名“曜”,是因为醉酒醒来后,自己花了三天时间思考过去的人生。

他觉得过去活的太狭隘,总计较个人得失,现在改名“曜”,希望以后可以像照耀大地的阳光一样无私,提醒自己多为旁人着想。

“刘兄这算是立了大志向啊!可喜可贺!”华佗由衷的祝贺道。

刘彪松了口气,他刚才还以为刘曜头脑混乱,记错了姓名,现在得知刘曜改名的原因后,才放下心来。

在秦汉时期,士人改名算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没经过其父母或老师的同意而私自做主,难免与礼不合,遭人非议。

刘彪就是这么认为,他总觉得自己的堂兄叫“刘表”挺好的,改成“刘曜”之后似乎有些别扭。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阿翁希望我将来身体强壮一些,便取名‘彪’,但又不希望我未来鲁莽,故取字景玉。”刘彪略带尴尬的说道。

华佗抚掌道:“景玉兄弟这字取的好!”

刘曜接着话头问道:“元化为何取名‘佗’呢?”

“佗者,托也!祖父希望我未来可以多承担一些,取厚德载物之意。”华佗解释道。

刘曜赞许道:“古先贤曾言‘医者,易也!’想必元化的祖父大人也是位易学大家吧?”

华佗闻言,心中不由得对刘曜高看了几眼,他虽然不知道是哪位先贤说了“医者,易也”这句话,但刘曜能说出来,至少对医与易理有所了解。

“不错,刘兄果然聪明!我华家祖辈行医,以《内经》、《易经》为从医之基,更有‘不得两经之要,不得习医’的祖训!”

华佗提到自己家的祖训,脸上满是得意。

刘曜点点头表示认同,随即又问道:“元化志向为何?”

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他们都是大龄少年人,但放在东汉,他们便算是热血青年,正是最喜欢议论志向的年龄段!

当然,真正有城府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在他不认同的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志向。

华佗认可了刘曜,自然不会拒绝回答对方的问题。

“实不相瞒,成为名医并非我的志向。而且,我认为那些得病的人,一个个都是咎由自取!”

刘曜见华佗说话时非常认真,并非故意为之,显然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至于刘彪,已经被华佗的话吓到了,吓得张大了嘴巴,半天才合上。

“大汗之后用冷水洗身,岂能不感染风寒?嗜好肉食者多有积食之症,贪睡者气虚乏力,贪动易伤筋动骨!”

“总之饮食无节制者、作息无规律者,迟早会遭病惹疾!此等种种,岂非患病者之故哉!?”

“世人多愚痴,故患病者多也!”

华佗一口气把积压在心头数年的想法说完,觉得浑身上下都很畅快,而且头脑愈发的清明。

刘曜淡定的问道:“那么,元化的志向是想让世人变得聪明些喽?”

华佗浑身一震,呆呆的看着刘曜,好像活见鬼一样,暗忖道:“这家伙似乎总能看穿我的心思!”

他并不知道刘曜的感知力至少是寻常人的两倍,当然能从到旁人细微的情绪和表情变化,以及前后言语的逻辑里,推测出事情的大概。

“先贤的教化可转愚昧变聪慧,故秦以前百家鼎盛,机械、铸造、冶炼、水渠、道路等各有建树,故秦王集百家之长,行模具铸造小件而后装配之法,使得秦弩犀利,铁甲无双,而一统六国。”

“我之志,不在于庙堂,不在于江湖,而在这集市街坊之中。刘兄可猜的一二?”

华佗说到这里,向刘曜投去了挑衅的目光,暗忖道:“我不信这样你还能猜出来。”

“元化莫非是打算广开医馆,广收学徒,抛开门户之见,宣扬医道医理,使民获知养身护命之法,从而开启民智,实现教化之目的?”

刘曜在华佗惊讶的目光下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华佗喃喃自语道:“这不可能!你如何猜得出来,你怎么就能猜得出来?”

刘彪感觉头脑发晕


状态提示:第4章华佗之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