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三年,四月初四。
艳阳高照。
陈王宫。
在陈王处理日常政务的大殿之中,陈王刘宠与丞相骆俊君臣二人,手中各拿着两份帝国时报与一本线装书。
两份帝国时报分别是第85期与第86期,而线装书则是眼下市场上最畅销的纸制书籍《天朝史概述》。
“轰动天下的《天朝史概述》问世之后,楚王成立三大总署在其国内官场中引发的震动,瞬间得到了平息,其国内官民皆把注意力转向了这本旷古烁今的史书概述上面!国营总署可以为其增加钱财收入,财政总署能够为其统筹管理财权,银行总署更是摇身一变成为其国库。楚王只要抓住这赚钱、管钱、存取钱的三大机构,便可将其国境内各级官员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俸禄增倍并按月发放,更是稳定了各级官员因不准超额拥有耕地得不到稳定财源而不安躁动的心。如此巧妙之手段,可谓是高明之极!”
刘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刘曜先颁布成立三大总署的王令,随后紧接着推出《天朝史概述》所谋划的目的。
“此《天朝史概述》乃是楚王国首届官考十大科目之一国史的考题来源,经过85、86两期帝国时报的推广宣传,据探子回报,国营总署下辖的文印署,首次发行了十万册,很快就被众士人百姓抢购一空。数日后文印署又加急印发了二十万册,依然没能满足市场需求。丞相觉得,楚王刚刚成立的文印署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三十万册《天朝史概述》的销售?同样,楚王为何能够将编户齐民授田之政策推行下去而没有引发大的动乱?”
刘宠像大多数有作为的君主一样,往往会透过表象,看见问题的实质。
第二个问题,是他得知刘曜执行编户民授田政策后,最近一直在琢磨的。
至于第一个问题,则是他出于上位者的本能,下意识透过现象捕捉到的事件本质。
骆俊过去配合刘宠,将陈国治理的国泰民安,是有宰一国之才的能人。
刘宠会有这样的疑惑,他同样也会有,毕竟他与陈王刘宠是一个船上的人。
这条船非常大,大到容纳了汉帝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而刘宠与骆俊就是这艘大船的正副掌舵人。
他们必须熟悉波浪与狂风暴雨,否则稍有不慎便会令这艘大船沉没水底。
百姓们犹如船上的乘客,实在不行,抱一块木板跳下水,游到别人家的船上依然可以活下去。
而他们一旦失败,丢失的不仅是正副掌舵人的身份,还有家族的未来!
“楚王能够将编户民授田的政策推行下去,在于其老早就妥善处理好了与各地强宗世宦的关系。而其与强宗世宦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础,则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百姓集团便是楚王手下的财源,也正是百姓集团遍布江东、江南、两淮、西川、南川等地的商业网络,才将这些地方的世家豪强连成一片!”
“自孝桓皇帝宠幸宦官开始,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逐年下降,否则楚王早年在西南偏远地区也不会以郡尉之身份,逐渐控制以益州郡为中心的周边九郡一区!可以说,楚王成事之根源,却始自于孝桓皇帝宠幸奸宦啊!”
骆俊说完自己的观点,起身向刘宠行了一礼,道:“臣些许遇见,还望大王莫要见怪才好。”
刘宠抬手示意骆俊不用多礼,待对方重新坐下之后,他面露一丝疑色,道:“丞相说的有些笼统,寡人听得还是不甚明白。”
骆俊正要告罪,刘宠连忙挥手道:“丞相莫多心,寡人近期操劳过度,体力大不如以前,你且详细说说即可!”
“臣遵命!”
骆俊虽然没有起身,但还是抱拳行了一礼。
“先说楚王推行的编户齐民授田之策。此策本质,乃是一次楚国境内全国范围的均田行为,理论上不可能会成功,毕竟汉承秦制,自高祖以来,土地本就可以进行私人买卖。经世祖中兴之后,天下有诸多豪强通过种种手段,占据了大量土地。富者耕地连绵数十里,贫者无立锥之地。”
“楚王早年以商业与各地豪强,尤其是以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为首的世家大族达成了利益上的密切合作,而后举兵清君侧之时,先以武力震慑地方豪强,强行购买对方手中的耕地,后对这些妥协的地方豪强许以世袭的军功爵,从而重新授之以耕田、家仆、别墅。此耕田、家仆、别墅之使用权归受爵者所有,可以依照法定进行世袭。且当初楚王并没有掠夺那些地方豪强的私产钱财,只打击了违法犯罪的一些地方豪强。”
“各地方的大、中地主选择归顺之后,既获得了法定世袭的军功爵,又能成为楚王朝廷的既得利益者,虽然名下的土地数量减少了许多,但相比较世袭的爵位,但凡身世不那么肮脏的人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如此一来,楚王才能用短短的数月时间,打下天下大半的疆域!”
“当楚王立国之后,过去被他收购的耕地,就都成为了王田。他把自己王田的使用权赏赐给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定然会获得民心。而经过地方叛乱与多年的天灾,贫民才是大多数。在加上脱产式培训士人的学院开班,那些小地主若想更进一步,自然会送自家子弟前去学院读书获得士人身份,而后参加官考,加入楚王国官员的行列之中。至此,楚王国境内绝大多数的大、中、小地主皆已臣服。”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