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大气象师>第七百二十二章 东施效颦

苏哲登基称帝,建立大魏国的消息,很快就遍传天下各州各郡。

各州官民无不为之欣喜,纷纷上表恭贺,同时也表明对新朝,对新君的臣服效忠之心。

毕竟,此时的天下,虽然名义是汉朝,但天下子民都知道,汉帝不过是傀儡,他们真正的统治者还是苏哲。

而苏哲经营天下十余年,不但灭尽群雄,还将各州的世族豪强大肆戮灭,消灭了大部分潜在的反抗力量。

这样一来,苏哲称帝,世族们自然就没办法反抗。

而对于平常百姓,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给他们一口饱饭吃。

苏哲这么多年来,严厉打击豪强兼并土地,大力发展恢复经济,政治清明,用人唯贤,各州早就从战乱中休养生息过来,百姓也多能安居乐业。

吃饱饭,不用担心战争威胁的百姓们,对苏哲感激还来不及,又岂会反对他当皇帝。

于是他称帝的消息传出,各州百姓无不是由衷的欢喜,都说苏哲称帝,乃是天命所在,早该如此。

与此同时,密布于许县的细作,也迅速将苏哲称帝的消息,送往了长安城。

消息一路传往关中,所过之处,无不是人心震惊,军民不安。

要知道,关中不在苏哲的统治之下,这里百姓没有享受到苏哲带给他们的好处,自然心中还装着那个曾经的大汉朝。

而且,刘备占据关中,所打的旗号也是要匡扶社稷,中兴大汉。

这突然之间,汉帝就没了,江山社稷也禅让给了苏哲,刘备给关中人树立的目标,就这么不见了,岂能不令他们无所适从。

而消息传回长安,更是令举城震惊。

刘备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却是五味杂陈,情感复杂。

其实他早在夷陵兵败,退回益州时起,就推测苏哲会借着南征胜利的巨大威望,趁势改朝换代,窃取帝位。

为了应对苏哲废汉后的人心震动,刘备已经开始在营造舆论,提前给官民们打预防针。

他没想到的是,苏哲速度这么快,冬天还没过去,就神速的完成了改朝换代,登基称帝。

而他统治下的三州,官民因苏哲称帝所产生的情绪震动,也让刘备意识到,他必须要尽快采取行动,方才能稳住人心。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他以汉室皇族的身份,登基称帝,重新打出大汉的旗号,将正统的旗帜抢过来。

只不过,刘备向来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来笼络人心,就算心中有称帝的野心,自然也不能由自己说出来,只能向臣下们予以暗示。

诸葛亮最懂刘备心思,立刻向各郡交待下去,不断的上表说各地出现了祥瑞,以营造天意的舆论气氛。

紧接着,在诸葛亮的带领下,长安城的高官们,各郡的太守们,雪片似的上表送往长安城,纷纷向刘备劝进,劝他继承汉朝大统,登基称帝,率领他们讨灭苏哲这个篡汉逆贼。

诸葛亮的一系列手段,刘备全都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里边却很满意,也不做表态,只默许百官们不断给他上表劝进。

与苏哲坦然接受不同,刘备则要矫情许多,对于群臣的劝进上表,他最开始的表现是震惊的,甚至是相当的愤怒。

他为此还大发雷霆,声称自己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绝无做皇帝的野心,众官劝他登基,等于是叫他学苏哲一样,做那篡位的奸臣,是陷他于不义。

刘备的大义凛然,刚开始时还真把群臣们给吓住了,以为他们的主公嘴上所说就是心中所想,当真不打算称帝。

于是,在第一轮的上表后,众官们劝进的热度明显减退了不少,众人都开始猜测起刘备的真实意图。

这个时候,还是诸葛亮最了解刘备,无视刘备的“盛怒”,冒着“触怒”刘备的风险,再次上表劝进。

诸葛亮一带头,众官们立时就反应过来,知道他们的主公这是要面子,非要他们三请四请才可以,便马上又上劝进表。

对于这第二轮的劝进风潮,刘备的回应就不再是震惊盛怒,而是无可奈何。

他在一次军议上,公开请求百官们理解他的苦衷,不要再对他咄咄相逼,将他身陷于不义的境地。

众人的劝进,再一次被刘备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

于是,在经过两轮劝进无果之后,是日午后,诸葛亮便率领着身在长安的文臣武将,上百号人马,浩浩荡荡的前往刘备的军府,进行第三次劝进。

此时的刘备,早就知道了众官要来,早早的就等候在了正堂内,假意批改公文。

当听到外面喧闹的声响时,刘备则迅速起身,假装想要逃避,一出门,却正好被众人撞见。

诸葛亮拔腿就跑,果断带着百官们,把刘备给堵回了正堂之中。

然后,诸葛亮带着众官们,哗啦啦一片就跪倒在堂前,恳请刘备为大汉社稷为重,登基称帝,延续汉统。

看着跪伏遍地,一个个诚恳万分的众部下们,刘备嘴角细微的抽动,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窃喜。

窃喜一闪而逝,刘备灰白的脸庞,转眼就变成了一张苦瓜脸。

“我早跟你们说过,我刘备虽乃大汉皇族,却只是偏支,况且我所做的一切,都只为匡扶汉室,诛灭逆臣,你们现在却叫我称帝,这不是要将我刘备陷于不义吗?”

刘备苦着一张脸,那无奈的表情,似乎就差要跪下来了。

诸葛亮却正色道:“主公虽乃皇族偏


状态提示:第七百二十二章 东施效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