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631节 丰厚收获 1
舰并且伺机进攻。另一方面,日军是战列舰和航母的混编舰队,美军也是,双方此战是航母战列舰混编舰队之间的交锋,对于这种全新的海战方式,日军和美军都没有经验(航母在真正地登上战争舞台后,第一战就是日军与英军远东舰队的交锋,那场海战是纯粹的航母和战列舰的对决,第二战便是日军偷袭珍珠港,所以日军没有打过航母战列舰混编联合作战,美军也一样),加上心情紧张,所以双方在此战中都有些手忙脚乱。

晚上10时,日军一艘驱逐舰在夏威夷东南40多海里内发现了正在开来的美军战列舰编队,该驱逐舰随即被美军加利福利亚号战列舰一炮击沉(日军军舰此时都还没有安装雷达,观察敌情基本靠目视,所以当日军驱逐舰发现美军战列舰时自身已经在对方的舰炮射程内)。

南云忠一和小泽治三郎迅速接到了报告,两人都又惊又喜,惊的是美军失踪舰队突然杀来,喜的是日军此战第一目的就是“全歼美军太平洋舰队”,放走5艘战列舰和5艘航母无疑让日军战果大打折扣,既然对方此时送上门来,正好可以将其一网打尽的,但是,南云和小泽随即陷入争吵,因为两人对“如何迎战”产生了分歧。小泽认为,日本海军夜战能力非常强劲(日本海军的夜战能力确实因为刻苦训练而大大地超过美军),并且日本海军拥有世界上威力最强大的鱼雷,使得日本海军在夜战中、舰队对战中更加是如虎添翼,不仅如此,日军此时拥有6艘战列舰,美军只有5艘,日军实力占优,所以日军没什么可担心的,应该毫不示弱地全力迎战,与美军展开夜间、舰队对战。小泽认为:日军战列舰队先上阵,迎战美军,把美军舰队打残,天亮后,日军航母舰队立刻参战,联合战列舰队一起全歼美军舰队,到时候,无论是完好的美军战列舰还是被日军战列舰打伤的美军战列舰,只要还浮在海上的,都会被日军航母舰载机群统统送进海底。

小泽的这个“硬碰硬地迎战”遭到南云的强烈反对,南云觉得,日军6艘战列舰对付美军5艘战列舰,虽然日军实力占优,但优势不大,真打起来,日军即便打败美军,也肯定损失严重,正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几千”,如果日军为了击沉美军5艘战列舰而付出自身一二艘或二三艘战列舰沉没的代价,那显然令人难以接受。南云认为,不管是马来海战还是这场奇袭珍珠港,事实都证明了,在白天,航空母舰可以尽情地屠戮战列舰,歼灭对方并且自身只付出很小的损失,所以,既然用航母对付对方战列舰能够把战损降至最小,那又何必使用战列舰与对方战列舰展开硬碰硬呢?因此,南云的战术是:日军战列舰队尽量不与美军硬碰硬,只要缠住对方、跟踪对方即可,与对方保持着“安全距离”,等天亮后,再由日军航母舰队将其轻易解决。

显而易见,小泽的战术是积极进取的,南云的战术则是十分保守的。南云之所以这样,他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日美开战,美国是家大业大、财大气粗,日本则是没有美国那么雄厚的国力资本的,所以日军承受不起太大的损失,能不冒险还是尽量不冒险为好,次战前,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也再三嘱咐南云“尽量不要损失主力舰,把主力舰都完好无损地带回来”,所以南云不敢冒险;第二,日军舰队以前在日本本土附近海域,如果军舰受了伤,哪怕是重伤,也能及时拖到造船厂修理,但日军舰队此时是在距离日本本土超过六千公里的夏威夷,如果有军舰受了不轻的伤,恐怕难以拖回日本本土修理,搞不好半路上就会沉没掉,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损失;第三,美军战列舰队虽然已经出现,但美军航母舰队仍然不知所踪,美军五艘航母、几百架舰载机,无疑是非常强大的攻击力量,日军一旦有个闪失,美军航母说不定就对日军给予了致命性打击,所以日军更加不能冒险。

正因如此,南云才会如此“胆怯畏战”。

两人吵了半天,最后不得不采取折中对策:日军战列舰队前去展开“有限迎战”,如果有机会重创美军,就果断出手,如果风险较大,就退避三舍,但要牢牢地盯住美军战列舰队,确保美军战列舰队一直在日军视野里,等天亮后再由日军航母舰载机解决。

于是,交战海域内接下来出现了这么一幕:美军战列舰队来势汹汹、杀气腾腾,日军战列舰队则小心翼翼地游弋在美军舰炮射程外,既不上前迎战也不退缩,“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只是远远地盯着美军舰队。

对于南云的命令,日军战列舰队官兵普遍感到“憋屈”,逻辑是现成的:敌人近在咫尺、就在眼前,己方为什么不迎头而上、与之交战?己方刚刚取得了“奇袭珍珠港”的空前大捷,正是士气高昂、斗志旺盛的时候,但现在,居然就看着美军舰队在眼前耀武扬威而不敢迎战?大日本帝国海军的颜面往哪里放?更何况,大日本帝国军队向来是崇尚“进攻进攻再进攻”,大日本皇军在战场上哪怕敌强我弱,也是主动进攻的一方,海军如此行径,要是被陆军那帮家伙知道,还不被他们笑死?陆军肯定怪话连天,说海军“只会偷袭,不敢与敌人正面交战”,另外,“舰队决战”本来就是日本海军的传统,一支舰队怎么能丢失等于“军魂”的传统呢?

尽管南云下令“尽量不要迎战”,但舰队上下群情


状态提示:第631节 丰厚收获 1--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