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穿越重生>南明鼎革>第25章 收回商赋承包权

作者按---明朝末年,面对辽东鞑子,国内剿匪朝廷开出征收三饷药方(辽饷每亩派银9厘,从土地上征收526万;崇祯十年到十三年征收剿饷280万,崇祯十二年开始每亩征收练饷1分银子,计720万两,如此三饷每亩共计摊派2分3厘,从土地上合计征收1536万两,相当于2-3斤大米。),如此饮鸩止渴,再加上天灾人祸,李自成义军一入河南如燎原之势不可收拾,直至明朝末年。

同样在清朝中叶面对太平天国南方财税重点沦丧局面,满清在各地设置关卡征收厘金,通过各个税关货物征收1-5厘税金,层层设关层层收税,如此在宣统年间达到4300万两白银。

从税制角度来说,满清通过厘金这种间接税比起明朝直接摊派到田赋中高明。

而主角作为地方乡绅无法设卡征收厘金,而直接将地方集市税赋征收纳入管控范围,虽然得罪利益集团,但其税收基础要比满清厘金大。

接上文

而趁着这个机会,兴隆集乡(保)长刘先发则忙着接管地方事务。

方圆三十余里就只有这样一个集市,一旬两天逢农历一、六赶集,方圆三十里的民众都早早出门,背着担着要交易的货物,呼朋唤友的赶到集市买卖货物。

农忙刚过,忙活了半个月家里面日用品需要更换,这天赶集的非常多,人流慢慢的汇集,在离集市一里远的地方居然汇合成长长的人流,熟悉的不熟悉的相互打着招呼,向集市赶去。

大家有说有笑的,突然看到前面有人停下歇息,有的更指着远处山沟议论什么,大家感到稀奇,一个个抬头望去。

远远的看见有人在岩石上用石灰写了几句口号,与蛮清愚昧固步自封不同,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环境下,各个家族都有请私塾,教族中子弟读私塾。

大的家族私塾老师多,读书的子弟多,小的家族虽然人数少,也拿出钱两断断续续的请私塾老师。

再加上一些沾亲带故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子弟,如此民间识字的男丁超过三四成,可不像蛮清那样愚昧无知。(爷爷过世已经十年,让人惊讶的是其竟然能够背论语,真是匪夷所思)

岩石上有字,这可稀奇了,识字的边走边念,而不识字的更是竖起耳朵细听,念的听的一个个喜形于色,但又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为何如此,主要因为上面写的与现实相差太大了啊。

“集市官派乡公所,商赋3-5厘,不给少给税票者,贪污”

这兴隆集是刘大爷承包的,刘大爷承包兴隆集税赋征收已经十多年了,难道官府派来管理直接管理了?

“清丈土地,上上等良田正赋5升,上上等旱地正赋3升,加上三饷与各种摊派翻倍。”

众人一听喜出望外,前几个月村中有几个后生抗税抗摊派,实在是离谱了,自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虽然有利于朝廷征收银子,有利于交通便利省份,但内陆省份则完全不一样。

过去官府征收粮食用斗量,虽然也会多一点,但也还是有一个量。现在官府直接征收银子,光火耗就多征收五成。

一亩上上等旱地本来正赋3升,即便加上三饷也不过6升小麦,但官府征收到1斗2升左右,再加上火耗,得实打实买两斗多小麦,征收太多民众苦不堪言,一些人选择逃荒,而绝大多数则在家中煎熬。

前几个月听说罗家堡保长杨秀才带头抗赋抗摊牌,大家激于义愤纷纷参加,后来听说杨秀才赶往府城找巡抚理论被扣留,想不到今天终于有结果了。

大家面露喜色,很多人连声欢呼道:“青天大老爷,现在我们有救了。”

“火耗两成,多收者贪污”

自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虽然方便官府衙门但则苦了一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田赋丁赋缴银子,火耗完全看衙役心情。

少则三成,多则五成,如果只是两成,那实在太少了吧。

“免费为男丁办理身份证,防止土暴子细作混入”

身份证,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大家都是下贱的农民,按理说农民要远出的话需要到县衙门办理路引。

但这种东西办理起来非常麻烦,也没有那个真心办理。

“清理户口,每丁丁赋1钱2分”

也不可能,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征收到5钱了,搞得大家逃荒的逃荒,有的干脆落草为寇,怎么可能1钱2分银子。

“税票可抵税,1两税票抵5分税银”

再说了,这税票是什么东西,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

“参加里兵,保境安民,反对官府横征暴敛”

风闻秀才公杨麟已经回到罗家堡现在正招兵买马,筹集粮草以准备讨伐土暴子。

若通过考核成为里兵正式成员,不但家中一名男丁免除丁赋,而且每天可以领2分银子,虽然比乡下工钱要低,但对乡下人或者是一条出路

若考核不合格刷下来的也不用担心,每里有10个候补男丁,不但免除丁赋,农闲训练时包吃包住每天还有1分银子补助。

......

大家念叨着,很多人不以为然,有的更认为这是那个诚心恶心刘大爷呢?

有的诚心看好戏,嘀咕着今天这兴隆集大概龙争虎斗,何方神圣胆敢如此戏弄刘大爷呢?

大家边走边议论,都不以为然,有的人嘀咕,若真的按照这个执行的话,虽然这几年天气不好,但大家还是能够混过温饱,有好日子过的。

大家赶到


状态提示:第25章 收回商赋承包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