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顺利的,则是老大带着一帮侄儿在鬼子国抢银矿。
康熙想这个抢鬼子国银矿的念头有个好些年了。
那时候,还是顾敏和双胞胎说的话里,康熙从暗探哪儿得知。
康熙就觉得奇怪,顾氏怎么会知道这种事的。
那时候,内库就缺银子了,可是,康熙也没动。
真要动手,首先,你要有船吧?
这船还小不了,又要能装人,还要装银子的。
要有人吧?
想当年,台湾就这么近,还打了几年,打鬼子国……
康熙表示,他可不是鹰派君王,他可是个仁慈的君王,某些事儿他可不能干。
倘若不是真没有银子了,倘若不是顾敏那时候和四爷说,假扮倭寇去抢人家南洋人的黄金,康熙某些事也是想不到的。
而且还要知道人家的银矿含量高不高吧?
要不然,多少划不来!!
所以,康熙也就一直做着准备。
他是觉得,老大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给个希望,万一哪天用得上呢?
还别说,就顾敏那积极造大宝船的样儿,愣是在康熙还在世,就给造出来了。
一见造出来了,再加上之前派去鬼子国的暗探也回来了,康熙觉得,这事儿可以进行一二了。
真失败了,对于他来说,也没啥损失。
宝船的银子是顾氏赚回来的,不是从内库或者户部调取的,本来就不影响他生活。
老大呢,本来也是圈着了的。
至于那些皇孙,康熙是有和老大交待过,让他就近让皇孙们上岸。
哪怕是庶子,可也是孙子,他不好向儿子们交待啊。
至于十三和那些水师和精兵,当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也是应该上战场的。
所以,这笔买卖对康熙来说,没啥不划算的。
赢了最好,输了,也只能是难过几天罢了。
只不过让康熙想不到的是,那些庶孙们居然个个都跟着老大去了鬼子国。
康熙在谋划的时候,还觉得,这顾氏也是对老四没上心,要不然,把做生意和造宝船的那时间和心思,用一半到老四身上。
老四还不早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啊!!
不过,康熙也就打了那么一小圈罢了,随即,就把念头转到了老大的身上。
这次随着老大他们去的,还有几个精通倭话的探子。
老大他们出江浙海域,就碰上了一条倭船,灭了那些倭寇之后,还顺带解救了十几名江南一带的妇女。
十三的意思是,先把这些妇女就近送上岸,再去抢银子。
而老大就恃反对意见了。
倒不是老大想让这些妇女干嘛,把她们送到了岸边,不是还要派要看着她们?
要不然,让她们跑了,露出了一些口风,到时候,他们被倭人围剿怎么办?
老大不是什么心狠手辣之辈,但也不是那种仁善之辈。
因此,给了那十几个妇女两个选择。
第一,没有自由,继续被他们关在船舱一段时间,到时候送她们上岸。
她们愿意回家就回家,不愿意,他们也可以搞个庄子,让她们自给自足。
第二就地通通把她们杀了,省得她们活着泄露了风声。
虽然那些妇人也知道回家以后未必会有活路。
可是,那几位官老爷不是说了,将来会搞个庄子安置她们这些苦命人的。
虽然官老爷的话未必可信,可至少比落在倭寇手里强啊。
被关着就被关着好了,因此,她们也都答应了下来。
而老大的计划则是,把那条倭寇船给征用下来。
反正他是带了几个会倭寇话的探子的,到时候,他们也学几句,假扮倭寇上岸!!
他们总不能大喇喇的用大宝船上岸吧,这可是很会影响两国邦交的好么!!
不得不说,老大考虑事情还是挺全面的。
论学语言方面,弘景是学得最快的,谁叫人家年纪小,可塑性最强呢?
几位皇孙或多或少的也学了几句,虽然时间是仓促了些,可爱新觉罗家族出来的,也没啥笨人,可比那些兵痞子学得麻溜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一行人运气好,他们上岸之后,也没人怀疑他们。
他们开采到运上船将近三个多月,还是没人怀疑他们。
虽然某些居民是觉得挺奇怪的。
你想,以前倭寇都是从船上搬东西上岸,现在怎么从岸上搬一箱箱很重的东西上船了呢?
只不过,别人看是一块块的石头,那些居民也就不问了。
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的道理,那些居民还是知道的。
康熙那时候给老大的旨意是,你四弟的侧妃是个会做生意的。
你四弟呢,会叫她去广州府接应你们。
到时候,你们补给完充足的淡水和食物之后,就先去广州府,到时候一起回通州,再把那些箱子运上岸。
这年头,假借顾氏洋货的生意把箱子运上岸,才不惹人怀疑啊。
康熙那可是个很要脸面的帝王,好么!!
哪怕事情败露了,他也能推顾氏头上不是!!
而对于回程的事儿,弘晖则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他们之前一路来鬼子国的时候,总共遇上了三路倭寇,基本把这三路倭寇全部给灭了。
也总共征用了人家的五条船,虽然不多,不过,也能装载好些货物。
把其中的一条船改造一番,到时候让老周带着一些人先去广州通知顾敏,让她赶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