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在这绵延的群山之间,出现了一个城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边墙、营房,军械司工匠们的工坊都搭建了起来。重新整编过的军队也开始了日常正规训练,虽然中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士兵们生活物资短缺,军械司所需的工具材料短缺等等,但是有晋商中的范家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完满的解决。当然,范家也在青石堡建设的这两个月中赚的盆满钵满。
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随着范天宇开设的日用商铺的出现,晋商中的田家和黄家也闻着味一般来到了这里,拜见了陈越,要求在青石口开设商铺,陈越当然很高兴的答应了他们,同样以一百两银子一年的租金给他们划拨出一块土地,让他们建设商铺。范天宇当然非常不满,因为这意味着他将不能垄断青石口的生意,可陈越却不理会他,多一家商人入住,物资的采购也多了一种选择,价格自然会便宜很多。
很短的时间,田家和黄家的商铺都建立了起来,三家商铺的出现,使得青石堡的物质极大丰富了起来,粮食布匹油盐酱醋,各种生活物资应有尽有。附近山里的山民们也越来越多的选择了下山,在青石堡定居。他们本来逃入山中是为了逃避满鞑逃避战乱,很大部分山民还都是以前的军户,不过山中的生活到底不便,各种物资极为短缺。现在陈越愿意把原来属于青石堡的军田重新分给他们,只需要每年缴纳三成的租子,就可在这里建房定居,生活可比山里好很多。不过陈越同样有条件,想回到青石堡的话,一家必须有一个青壮加入西山军,当然这点对这些山民前军户们不成问题。他们本来大多数都是军户,加入军队再正常不过,而且家中有了士兵,能每月赚到一两多银子的饷银不说,以后也没人敢欺负。
时间慢慢进入到了九月,这些年天气越来越寒冷,寒风从西伯利亚吹来,越过茫茫无际的蒙古草原,然后经过燕山山脉继续向南,而位于燕山山脉和草原交接地方的青石口,气候又比京师冷上许多,才到九月,已经不得不穿上厚衣。
而随着天气的变冷,随着陈越派人进山劝说,越来越多的山中百姓选择了下山,来到青石堡定居。青石堡这里原来就有数千守兵,随着满鞑攻打青石口入关,一部分守兵战死,部分投降,还有相当一部分携带家眷逃入山中,和原本的山民混居在一起,据负责安顿下山百姓的袁可立估计,附近几十里的山民总数当有数万之多。
西山军一开始建造了数百栋的土屋,而一千多西山军只居住在靠着边墙的一百多栋,剩下的大半原本空着。一开始很多人还不明白为什么建这么多房,随着山民不断的下山,这才明白陈越当初的这样做的目的。
一家山民分配一栋房屋,三百余栋很快就被下山的山民住满,以至于后来下山的人不得不在谷地平地另行建造,陈越命令木匠头目鲁三友带着手下几十个木匠,帮着建设房屋。
每一户山民下山,西山军就会多出一个新兵,等到了十月初,这批新兵的总数竟然达到七百余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军户出身,都会一些战技,只要按照西山军的方式稍加训练,都是不错的事情。
如今西山军的总数达到了两千二百多人,随着人数的增多,粮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两千多士兵,每日消耗的粮食就达四五十石,虽然从京师来的时候采购了两千余石粮食,可随着这几个月的消耗,以及这些下山的山民家属也都缺衣少食需要补贴,据管理粮秣的张程凯估计,眼下军中储存的粮食顶多吃到过年。虽然理论上说西山军的粮饷都应该由朝廷拨付,可陈越知道如今朝廷的底细,国库空空如也,哪里有多余的粮食拨付自己!而且以自己和文官们的恶劣关系,想要到粮饷更是千难万难。
粮食尚且不说,士兵们的饷银又是很大一笔开销。两千多士兵,按照新制定的饷银标准,普通士兵一月一两五钱的饷银,战兵二两,敢战士二两五钱,至于军官,则更是有军官的补贴,从数量到数十两银子不等,再加上军械司的工匠,每月支出的饷银就达七千五百两银子之多。再加上军队的各种开支,每个月没有一万五千两根本过不去。养兵之难可见一斑,陈越很怀疑哪些动辄拥兵数十万的明末将领,比如左良玉拥兵二十多万,其他如吴三桂唐通白广恩刘泽清等总兵,也各有数万不等的军队,现在朝廷饷银根本指望不上才,陈越很是好奇他们从哪里弄到的养兵的银子。
不过想想唐通和白广恩军中,穿的如同叫花子一般的普通士兵,陈越也就能够理解了,数万的军队恐怕大部分士兵平日里连温饱都不可得,只有将领的亲兵待遇稍好,哪像西山军,两千余士兵都是粮饷充足,饷银按月直接发放到士兵手里,从来没有克扣的现象。
然而,随着每月巨大的支出,虽然军中还有着三十万两银子,都是从房山满鞑手中,从西山煤矿主那里的缴获,可陈越还是觉得压力巨大。自己的军队肯定要继续扩充,银子还会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就这样坐吃山空可不行,必须要开辟新的财源。
可是在这鸟不拉屎的青石口,又哪里找到赚钱的门路?而且是赚快钱的门路!陈越很是忧虑。
有句话说,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靠着蒙古大草原,是不是应该从蒙古人身上打主意?满鞑出兵入关抢掠,很多蒙古部落也参与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