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皇宋锦绣>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点
多,之前商人们毫不客气的跟他谈生意,并没有如同他料想的,把命令下达,就按照他的来做,就让他生气。

可是再怎么的生气,他却现,他们能够对付这些商人的地方不多,就算是动用郭家的力量,也需要一个长的时间,甚至如果他压迫这些商人的话,说不定会让这些商人投奔的韩琦,那样真的就不行了。

面对着强势的韩琦,单凭郭家,还真的就做不了很多的东西,几乎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韩琦一飞冲天。

商人们除了购买了骏马之外,给西北增加了一定的成交量,这些骏马,说白了,是从军马之中挑选出来。

在战场上面缴获的,还有从灵州哪里收获的,还真的能够挑出来,不太适合继续做重骑兵的马,这些马明显比普通的骏马,高出了好几个档次,用来当普通马卖掉,那不太合适,可是重骑兵马,又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本身,韩琦是准备作为赏赐,奖励给立功的各级将军,可是这些商人的到来,却给了别的解决方法,卖掉他们,8oo贯的价格,他非常的满意,同时给的也不算多,1oo匹而已,这样的马差不多有2ooo匹,如果这个风声也放了出去,如果有人想要,也可以来买。

除了直接购买千里马之外,他们还跟韩琦谈下了另外的生意,他们地处京兆府,是京兆府的地头蛇,未来,灵州展起来的话,几乎必然的,会同京兆府加强联系的,一些商道和商路,会密布在这些商道上面,这会有很多的机会。

哪怕不直接交易,还是会谈论一些商业上面的,比如说,付出一定的定金,商定未来一年的一些大宗的交易。比如说,草药,还有来自西夏方面的一些特产,还是可以继续的进行。

同时,在他们的身后,缓缓而来的,还有一些的商品,主要是之前交易的时候,韩琦跟他们说过,虽然说,灵州的水利工程,需要的物资,大规模的减少,可是其他的东西,可以继续交易。

这些东西,主要是一些日用品,这些当然被韩琦收下来,用于跟的辽国交易。

在灵州这么一个边地,一个完全没有什么资源的战乱之地的,却在西夏灭亡之后,成为了辽国和西夏的纽带之一,这个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西夏灭亡之后,并入到了辽国,看起来辽国似乎是实力大增,可是主要的压力还是在河北方面,辽国几乎不可能派出大军,绕过数千里,跑到这边来攻击,先不说绕道需要多少的时间,就说攻占了西北之后,距离汴梁的距离,还是过2ooo里,几乎比河北地区高出一倍。

在冷兵器的环境下,哪怕辽国是骑兵,却也不能大范围的迂回和攻击。

这种战术,实际上,是元蒙明的,并且到了满清,被扬光大的,轻骑兵加上骑射,在携带较少的物资的前提下,就可以大范围的转移,同时绕过一些重兵把守的地带,攻击侧翼。

类似满清的几次入关,全部都是从蒙古这边绕过去,然后从山西入关。

可是那绕道到山西,比现在,几乎近了一倍,绕道从西夏,就算是满清八旗,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更别说,现在辽军虽然骑兵众多,可是主力并不是轻骑兵,而是重骑兵。

只有身披铠甲,强大的重骑兵,才是整个战场上面的主力兵种,而轻骑兵,只是一个侦查还有辅助作用的兵种,甚至没有单独的成军。

这种情况之下,西夏归于辽国,甚至在一定的意义上面,对于北宋的压力,反倒是变小了,而且变小很多。

北宋的西北压力减少了,辽国也是如此,如果说压力还是之前那么大的话,哪怕是丝绸这些玩意,价值不菲,也不可能拿着丝绸去兑换马匹,这些在辽国看来没用的时候,这才是这个交易的根本原因。

在不考虑军事压力的前提下,把这个互市进行下去,似乎成为了辽宋两国的选择。

只要把这个商业继续下去,单纯大草原上面的特产的,就算不算牛马,也是的一个源源不断的商路。

更别说,现在有了大名铁匠作坊,北宋的铁器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好,还有众多的日用品,这些在北宋都引了购买的狂潮,在草原上,就更是如此。

两方都有对方需要的东西,又没有太多的危险,那么交易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这些经过了之前的逐步试探之后,已经开始逐步的形成了交易的态势,这也需要国内的商人进行支持。

韩琦的将来会怎么样,暂时不知道,但是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凭借着这个巨大的功劳,韩琦提拔的一系列的人员,未来很长的一个时间段之中,会占据灵州和西北的重要位置。

一把手很难,可是下面的众多实权,还有底层的官员,是没有问题。

都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在灵州和西北进行开,白白的放弃那是根本不行的。

门生故吏这种东西,在北宋这样一个对于这些相对控制的时代,也是没有禁绝的,一个辅,单纯他在辅这个位置上面,就有巨大的权势么,想象都不可能。

范仲淹能够架空章得象,单纯他一个人的力量,那也是不可能的,也是在韩琦富弼,这样一大批年轻,充满干劲的年轻官员帮助下,才做到的。

文官有文官走的道路,跟武将不同的是,这种裙带关系,是可以被朝廷认可,这不是朋党,而是一种相互之间利益纽带,韩琦对于灵州,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有巨大的影响力,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点--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