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三百一十一节湖北美食(4)

一休哥吃得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他满脸红光满面的问小二道:“请问你们这儿还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感觉实在是太可口了,还没有吃饱,对了还有哪些有名的店,等以后我们如果经过那里的时候,好慢慢再吃,”小二笑嘻嘻的如数家珍的说:“我们这里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因为我们的大湖北的地大物博,每一个小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美食呀。不过看起来各位客官特别想听,我就勉为其难,随随便便随便说几个比较出名的店吧,以后你们要是走过,路过,可千万不要错过呢。比如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麦、福庆和的牛肉豆丝、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并称、八大名小吃。其中又以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小桃园的煨汤、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最为好吃,被誉为“汤包大王”。四季美顾名思义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老百姓们还有诗赞曰:汉皇风光最繁华,十里嚣尘百万家。不是文人才笔大,焉能写尽各生涯。芝麻馓子叫凄凉,黄陂街边卖小吃。水饺汤圆猪血担,夜深还有满街梆。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晨时醒梦魂。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吃新食品较常添,荤素相参价亦廉。麻雀头酥鹅颈软,豆黄饼肥藕鱼圆。而且酒香不怕巷子深,千里迢迢的过去吃这些店铺小吃的人真是络绎不绝呢。”

王公子欣喜若狂的说:“听起来就格外好吃呀,别具一格,要不小二你给我们说说看这到底都是些什么小吃呀。”

小二不紧不慢的说:“我们这里自然也有这些小吃的,不过比起这些名店,我自我感觉也毫不逊色,只是我们的位置有些僻静,所以地理上不占优势,但是还是非常正宗的。三鲜豆皮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的三鲜豆皮最为远近闻名,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脍炙人口,皮酥米糯,糯米香软,馅料丰富。制作汤包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肉皮用得新鲜,肉馅是一指膘的精肉,蟹黄汤包是阳澄湖大鲜蟹,最经典的吃法是先轻咬破表皮,慢慢吸尽里面的汤汁,然后再吃汤包的面皮和肉馅。煨汤是来自我们湖北美食之乡黄陂的祖传秘方,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甲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著名,其原料为产于黄陂、孝感一带的肥嫩母鸡。将鸡块入油锅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汁原味,营养丰富。豆丝是用大米、绿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浆摊成饼并切成条状此时为软的湿豆丝,当然为了便于保存可切丝晾干成为干豆丝。粉质钦滑,味鲜可口。一般吃饭湿豆丝可以炒食或煮食,最好吃的是与牛肉或腊肉一并炒或煮,干豆丝就只能够煮食了。在湖北黄陂豆丝是必不可少的年货,每年腊月,家家户户做豆丝,飘出浓浓的年味。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而烧麦,油重而不腻人,味道鲜美,而且形如银菊,看一眼就叫人胃口大开。烧麦的制作方法是将肥膘猪肉、馒头、葡萄干等切成小丁,略微一炒,再用桂花、红绿丝、白糖调合成馅。面粉加水适量,放少许精盐揉和成面团,擀成一张张荷叶形薄皮,放入馅心,加少许麻油包成。烧麦或炸、或烤、或蒸,皆香甜可口,令人食之不厌。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出的面窝自然、香酥并重,你看那热气腾腾的大油锅,金黄的面窝在里面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香味四溢,焦脆适度,与众不同。

对了,各位客官不要忘了点汤哟,在我们这里呀,这无汤不成席,我们湖北人最爱藕汤。每家每户,从秋天到春天,每个月总归要熬几次藕汤的。湖北人的藕汤不像其他地方的汤,只是菜肴的配角,不足挂齿,无关重要,其实它本身就是一道极其庄严和重要的主菜。而且我们的藕汤一定要粉,粉是评价汤里的藕最重要的一个标准,类似你们所说的面,汤里的藕需煮得绵软,咬一口丝滑细嫩,淀粉完全溶进汤里,方才香醇回味。“确实如此,我看小店里的每个人的面前盛上一大碗美滋滋的清香无比的鲜藕汤,整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一节湖北美食(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