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群英风云录>第一百八十四章 曹操平定四州,定议征乌恒

公元204年九月曹操起十万大军攻打袁尚,冀州三郡五国,曹操兵入冀州,马上就有降表纷纷投来。

曹操为抚地方,原官员不撤不封,继续在任治理地方,只待曹操收复冀州,打败袁尚,lùn_gōng行赏,曹操只需要打败袁尚,再用献帝名义下旨,冀州就算平定。

攻打并州则由司隶校尉钟繇领兵去打,钟繇又说服马腾,韩遂出兵,两军联成一个集团军攻打并州的高干。

幽州的鲜于辅和阎柔投了曹操,曹操封鲜于辅镇北将军,阎柔为乌丸中郎将,出兵攻打幽州的袁熙。

袁绍战败身死后,袁绍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根本就没有袁绍那种威望和号召力,袁绍的谋士田丰,沮授,逢纪先后死亡,许攸叛逃,审配独木难支,曹操围打数月,城不能破,退回许昌。

公元205年三月,袁谭投降曹操,被曹操封为冀州刺史,同年九月,粮草入库,袁尚起数万兵马入平原攻打袁谭。

袁谭向曹操求援,曹操围魏救赵攻打邺城,袁尚领大军而回,又被曹操所伏,大败而逃,审配守邺城数月不失,城中将领多有与曹操勾结。

审配叫自己侄子审荣为校尉守城,被辛评策反,放曹军入城,邺城被曹操大军攻下,审配被活捉,自死不降。

公元205年正月,冀州平定,袁尚领败军逃往中山国,袁谭见曹操打下了邺城,袁尚兵败,袁谭立马就反叛了,打下渤海,安平数县,进入中山国的袁尚。

袁尚不敌,逃往幽州袁熙,袁熙部下叛乱,袁熙和袁尚投靠蹋顿。

曹操攻下邺城后,又转攻袁谭,袁谭退往南皮,曹操令大军围攻一月,袁谭手下将领叛乱,打开城门,袁谭领一队亲卫从后门而出。

曹操派张颌,张览各领一队骑兵追袁谭,袁谭不敌逃跑时张颌一刀所斩,郭图则被高览生擒,满门抄斩,至此四州平定。

曹操坐镇邺城,亲理事务,郭嘉进言重用冀州名士,稳定冀州之策,得曹操认可,陈琳,崔琰,辛毗,幽州名士国渊,管辂等人被曹操重用。

曹操料理完冀州事务,便带大军回许昌休整,数月之后,高干反叛,曹操领大军亲征,不用月余便平定叛乱。

曹操认为袁绍的两个儿子还会找麻烦,于是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征乌恒事宜。

乌恒单于为楼班,由蹋顿代行权力,拥有铁骑数万,袁绍与蹋顿有联姻关系,袁尚,袁熙投靠蹋顿后,随时会从高柳起兵叛乱。

曹操的这场军事会议是在丞相府进行,这场会议谋士来了十几人,武将来了十几人,两边座满。

曹操扫视厅中,开始发话,“乌恒乃是中原之患也,袁绍两子前往投靠,此人必会祸患幽州之地,我决定领兵亲征乌恒,诸公以为如何?”

曹操抛出话题,众文武被请来开会是不知道曹操叫他们来商量什么事情的,曹操开始道明主题,大家就可以出谋划策,反对的就提反对意见,赞成的就提赞成意见。

荀攸最先开口答话,“征乌恒路途遥远,乌恒铁骑来无踪,去无影,我大军开动需月余才到乌恒之地,其一受军事物资的限制,其二步兵打骑兵是处于劣势的,第三去乌恒之地打乌恒铁骑是很难短时间有效果的,不如叫鲜于辅,阎柔将军领骑兵待机而动,打机动战,征乌恒要有成果,至少需要几年时间,现在以防为主才是上策。”

曹操点头,算是同意其观点。

荀彧又接着讲道:“十万大军至少要数十万石粮草,只可支三月有余,现在幽州之地,就涿郡,渔阳在我们手上,上谷,代郡,辽东郡都在公孙渊手上,其他几郡则在乌恒人手上,这两郡现在也是没有粮草可征,公孙瓒征了一趟粮草,后又被袁绍,袁熙刮了一遍,没有二三年生息,是很难征得起粮草可供十万大军的战争的,现在曹公领十万大军去攻打乌恒不是好时机。”

曹操点头,荀彧说的也非常的有道理,曹操又看向蓝华,蓝华本来不想在征讨乌恒的战争上发表任何意见的,即然曹操想让自己讲讲,蓝华也只能把想的说出来。

蓝华知道历史上曹操是亲征乌恒的,还是打赢了,郭嘉随征,然后病死在回来的路上,不过从谋士的角度来看,这仗即使能赢也会打得很苦。

蓝华有一子名太平,正在轲比能手下效力,心中自有计策。

蓝华道:“荀文若所言即是,曹公所虑也有道理,现在打乌恒我等力量也是单薄,时机也不是很好,若是能联合鲜于辅与鲜卑轲比能部一起出兵,定能将乌恒一举歼灭,二年后我等粮草充足,又有鲜卑铁骑与鲜于辅精兵相助,则是征乌恒的最好时机。”

曹操见几个谋士都劝自己等几年再征讨乌恒,又望其他谋士,假如大家都反对,自然这个战争就没必要去发动。

下面座着的谋士有孔融,陈群,毛阶,陈琳,崔琰,董昭,刘晔,一大堆吩吩进言,这仗不能打,郭嘉咳嗽一声。

曹操收回目光,望向郭嘉,这个征讨乌恒是郭嘉提出来的,曹操是很心动的,袁谭叛乱,高干叛乱,曹操又担心自己起兵攻打荆州的时候,乌恒叛乱了,到时乌恒入境,幽、冀两州百姓可都是要遭秧的,趁现在刘表老实,孙权还在搞内政,首先解决掉乌恒之患,解决掉袁绍的两个儿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郭嘉道:“其一乌恒人现在没有战争准备,怎么也想不到曹公领大军去攻打他,这叫a攻其不备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四章 曹操平定四州,定议征乌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