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三四零章 封侯之望
设而且常驻白冶城的矿冶清吏司当上了员外郎。这两个人,自然是李邦华能够完全放心的人选了。除此之外,作为军机大臣的李邦华也没有放过崇祯元年武举进士中的江西老乡,其中一个叫刘穆,另外一个叫作卢元定,从讲武堂一出来,就都被李邦华安排到了白冶城的矿营之中。如今刘穆这个武进士加讲武堂出身的游击,留在了白冶城,配合着宋氏二兄弟,守卫矿营主力离去后的白冶城周边工矿厂区。而卢元定这个江西武进士则作为中军游击,与矿营参将李卑和都司李显忠一同跟随李邦华入晋督师作战来了。而都司李显忠则是参将李卑没出五服的大侄子。李邦华的这些做法,当然也引起了不少御史言官的非议,有不少言官上书弹劾他凭关系远近滥用私人,甚至弹劾他在白冶城结党营私等等。但是对于针对李邦华的任何一份弹劾奏章,崇祯皇帝都要御笔亲批进行驳斥。在他看来,一个明亡之后,能够为这个王朝殉节而死的人,又能有多少个人的私心呢?就算是有,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特别是重用同乡的问题,重用旧部的问题,或者是重用亲属等等这样的问题,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眼中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尤其是当他重用的还是皇帝自己都很看重的人时,这就不仅无过,而且还算是有功。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这个人是人才,值得信任,那么他招揽过来的人基本上都八九不离十属于人才。再者说,在明末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有成绩的官员优先重用同乡、重用同年,也是可无可厚非的事情。比如卢象升这样的人物,以一个文官练兵,在军中没有人脉根基,你让他重用哪个将领?除了他自己的兄弟亲属,他也找不到其他人可以放心使用啊!这个问题在李邦华这里也是同样存在的。所以,当李邦华还在京师安稳地做着军机大臣的时候,每次见到弹劾大名知府兼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的卢象升任用私人的奏章时,都是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因此,虽然从来也未曾谋面,但是军机大臣李邦华却对卢象升这个比自己小了两轮都不止的年轻才俊,始终都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军械物资从来从来不曾短缺过。


状态提示:第三四零章 封侯之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