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血战甲午>第五百五十章 要搞一票大的!

“西德兰士瓦之狮”德拉瑞将军对于大宋人向他索要的狩猎顾问表示出了极大的困惑,尽管在向那些被困在草原上的大宋人提供兵力支援上他留了一手,但是据他所知在给予大宋人的粮食补给的问题上,德兰士瓦共和国当局还是很尽力的。

“你确定他们只需要一些会打猎的小伙子?”德拉瑞问自己的副官。

“是的,将军阁下,我已经和他们确认过电报上的信息了,他们的确要求我们派出不少于二十人的老练青壮猎人顾问小组。”副官说道。

“哼哼,看来上一次战斗中阵亡的那两个大宋人并不是什么贵族议员的儿子,战况这才稍微好转一些,那些贵族纨绔子弟就想着要狩猎玩乐了!”德拉瑞将军竟然作出这样的判断。

本着人死了也得继续作贡献的理念,田布兹很不客气地就给那两个挂掉的“阿琼”车组成员冠上了贵族议员儿子的名号。

麦迪逊中校在战报中看到过有关之前反攻机场的英军部队用海军臼炮击中了大宋人坦克的描述,不过他对己方的运气是不是如此的逆天持怀疑态度,大宋人声称那枚炮弹夺去了年迈的大宋上议院议长仅有的两个儿子的生命。

只是麦迪逊中校在和大宋人交涉时也不懂如何就大宋人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毕竟在日清甲午战争期间他们的王储也都是开着坦克冲在第一线的,己方的海军臼炮不小心搂了两个议员儿子还真尼玛是有可能的!

英国佬的贵族素有自己狩猎并把猎物制成标本摆设在家中以炫耀自己武功的传统,显然德拉瑞将军是把吕向阳关于增派狩猎顾问的请求归为上述的原因了。

吕政委要是知道德拉瑞的想法铁定是要骂娘的了,倘若自己手下的那些粗胚打猎技能稍微靠谱那么一点的话,他断然不会向布尔人索要老练的猎人的,毕竟猎人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中都是堪比特种兵的存在,谁他么一下会给你派二十个啊?要二十个也只不过是为接下来的讨价还价留余地罢了!

至于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克鲁格总统做出的保证大宋人粮食供应的承诺,吕向阳也只能是嗤之以鼻的。他知道原时空历史上第二次布尔战争的结局,确切地说他知道这场战争打到最后英国人是靠封锁断粮来逼着布尔人签署和平协议的。

在第二次布尔战争的第三阶段,起初英国人对于布尔人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是没由太多的应对办法的,哪怕是他们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调来了海量的援军,但是这些人一撒到南非大草原上就不怎么够看了。

当南非远征军的总司令罗伯茨将军返回本土接任英军总司令之后,他的接任者基钦纳勋爵就采用了一系列极其恶毒但却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付布尔人的游击队了。

当你对基钦纳的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后,你会发现二战时元首和他的那些疯子手下以及那个在华夏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也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焦土政策、碉堡政策、集中营制度,这就是基钦纳对付布尔人游击队的三大法宝,英国佬可没有他们嘴上讲的那么绅士,除了卖队友他们还有太多怎么也洗不白的黑历史。

在原时空历史上,英军在布尔游击队活动的地区架设铁丝网长度达到6000公里之多,这些铁丝网将布尔共和国分割成若干个绥靖区域,而英军会对这些区域进行分区扫荡。

绥靖区内每隔1至2公里都会设一座木板碉堡,里边全都派有士兵驻守,凡是有人走近碉堡射程一律都会被射杀。直至战争结束英国人在南非总共设置了八千座多这样的碉堡。

怎么样?这些措施您看起来一定会觉得很眼熟吧?嗯哼,那个华夏人眼中的公敌——冈村宁次在华北就是这样搞的,这狗日的也只不过是抄袭了英国佬基钦纳1900年年底在南非玩剩的那套东西罢了!

基钦纳接手南非远征军之后,还一改其前任罗伯茨将军以往对战俘的宽大政策,在这些绥靖地区内,凡发现布尔农场主帮助游击队,则将其周围10英里内的农场、房舍一律烧毁。此外,投降、被俘的游击队成员,以及参加过游击队的成年男性公民,一律流放到遥远的印度、锡兰和百慕大的战俘营。在开普殖民地和纳塔尔殖民地,凡有响应“拿起武器”的号召的荷裔英国公民,一旦被俘皆判处死刑。

为了彻底消灭游击队的活动基础,基钦纳下令先后将十三万多的布尔人妇女、儿童和老人以及八万多黑人仆役统统从被焚毁的农场上抓走,用敞蓬货车或牛车运到一起,关进了英国人建立的集中营。

这次您看起又眼熟了吧?嗯,原来元首和他的那帮疯子手下搞的集中营也特么不是原创的啊!

南非的集中营首创于1900年9月,罗伯茨将军在任时是作为收容那些家园被焚毁的布尔军人家属之用的,不过基钦纳在1901年将其改造为关押所有布尔平民的集中营。南非境内的集中营有50多座,分布在开普、德兰士瓦、奥兰治和纳塔尔的铁路沿线两侧,以及约翰内斯堡、布隆方丹、德班等大城市近郊。

集中营内实行严格而苛刻的配给制度,每人每天四分之三磅玉米面、大米或土豆,一盎司咖啡,两盎司糖,半盎司盐,每周一磅肉(有亲属参加游击队的妇女和儿童得不到肉)。婴儿和六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可以领到四分之一夸脱的牛奶。

黑人集中营的情况更糟,但是他们可以得到黑人亲友的接济,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章 要搞一票大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