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三十一年,大燕和大晋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平叛之后都筋疲力尽,大晋付出了十几万军队、上百万人口和整个富裕的江东地区被打成一片平地的代价终于平定了羯族之乱。而大燕国经过了慕容恪的努力,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吕护丢失了几乎全部的地盘,龟缩在了最后的一座城池辽河城,灭亡就在眼前。
但是两国虽然取得了内战的胜利,但是国家已经被打残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都不足以形容两国的惨状。整个大晋数十万大军,包括没粮食跑了的,再加上被杀的,还有大量饿死的,经过一年混战,大晋军队只剩下了三十万人,死伤了超过一半,要知道战斗损失也才十万人而已,其余的二十万人有很大一部分是逃走后活活饿死了,这真的是个讽刺。而且就算是这剩下的三十多万人也是精疲力尽的疲兵,看着他们一阵风就可能吹走的身躯,没有人相信这群人能够对抗如狼似虎的大明军队,桓温心里都充满了绝望,他直接来到了扬州醉生梦死起来,当然他也不会忘记加固寿春和合肥城,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让这位枭雄有安全感。桓温曾经说过: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这么一位雄心壮志的豪雄竟然被大明一系列手段搞得彻底失去了斗志,也不得不说大明手段的阴狠了。
大燕比起大晋好不了那里去,辽东辽西这两个大燕国的发家之地被打成了废墟,吕护疯狂的反击和大明不遗余力的支援,让大燕军队死伤惨重。双方死伤的将士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人,虽然大都是吕护手下,这跟吕护后期强拉壮丁,组建了大批毫无战斗力的民夫军队有关,但是也能看出战争的惨烈,而且死的可都是大燕男儿。至于死伤的平民更是难以想象,辽东、辽西几乎几千里没有人烟,偶尔能看到高山密林中有野人的身影,他们就是两郡残余的平民了。
最可怕的是大燕上下的粮食几乎耗尽,而随着许久没有下雨,大燕国爆发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干旱。数百万人面临被饿死的惨况,军队一天也只能吃一餐,大燕被吕护之乱搞到了灭绝的边缘。
大燕甚至为了尽早结束内乱,派遣了翻天盟高手的刺杀,但是谁也没想到大明为了保护吕护在他身边布置了上千暗卫,本来就被慕容运搞得快要灭绝的翻天卫直接断了传承。
最终大燕暴怒之下派遣仅剩的两位神石掌控者刺杀吕护,而被周岩请来保护吕护的清风大意之下,才让吕护身死,大燕国的战乱也终于到了平定的最后关头。但是大燕国的两位神石掌控者一死一重伤,另外吕护的儿子吕凉却比他老爹更加疯狂,他竟然烧毁了全部粮草,带领残余的八万大军发动了决死反击。大燕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全歼叛军。
战斗没有按照慕容恪的想法得到大明支援吕护的粮草,仅仅得到了个被打成废墟的城池,以及多出来的十几万嗷嗷待哺的俘虏,慕容恪这位出将入相的美男子一夜之间就老了十岁。他忍痛下令活埋全部俘虏,因为实在是没有粮食给他们吃。这反而让大燕军士气大衰,毕竟这些叛军跟大燕军士很多都是一个部落出来的,甚至很多都是兄弟姐妹。
圣武三十一年秋,就在各国秋收的前一刻,大明正式对大燕宣战,本来想秋收之后缓解一下自己粮食压力的大燕国美梦彻底破灭。
楚云亲率大军四十余万人进攻大燕国,而谢艾、冉良等大将只能成为副手,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楚云要御驾亲征,但是却不妨碍大明军上下士气达到了顶峰。
随着大明的出征,辽国出动倾国之大军八万人、夏国出动倾国之大军六万人、柔然出兵五万人响应大明的号召。四个势力一共六十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对大燕发动了灭国之战。
楚云亲自指挥大军二十万从南向北进攻翼州,谢艾则率领二十万偏师直接从幽州进军,攻击大燕国都城所在的东幽州。辽国、夏国和柔然联军则从攻入辽西郡,准备席卷大燕国的北部。
与此同时,王杰带领二十万大军进攻大晋长江以北的徐州、扬州地区,冉闵带领十万大军再次从长江上游杀入大军的荆州地区。
十月,楚云大军灭大燕国翼州主力,统帅慕容评被生擒。同月谢艾击退慕容恪率领的大燕军幽州主力,兵围燕京。
十一月楚云主力跟谢艾大军会师,把大燕最后的军队团团围在了燕京城。与此同时夏国、辽国和柔然三国联军破辽西辽东两郡。
跟大明北方大胜不同,南方的大明军遇到了迄今为止最激烈的反抗,桓温带领大军放弃徐州,退守到了扬州合肥,并且靠着城坚兵足,牢牢的顶住了王杰大军的进攻。
而在荆州,冉闵也遇到了激烈的抵抗,冉闵此人在草原的名声传遍了天下,大晋上下遇到冉闵都激烈的反抗,暴怒之下的冉闵直接大开杀戒,冉闵的十万大军陷入了人民的海洋难以抽身。而大晋的各大大门阀也不得不拼命了,他们随后组织了十三万大军,在河网密闭的荆州跟冉闵大军进入了相持。
冉闵久攻不克,直接请求还未训练完成的洞庭湖水师出战,结果论起水战,大明真的不是大晋的对手,洞庭湖水师五战五败最终无奈撤回驻地。冉闵就这样无可奈何的难以寸进一步了。
不过他们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却拖住了大晋对大燕的支援,从整体战略上看,他们不光没过反而有功。
楚云站在燕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