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东汉好姐夫>第56章 定计

历史上记载的卜巳是在八月被擒的,现在由于姜盛这个“穿越来的蝴蝶”扇了扇翅膀,历史轨迹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七月中旬就发生了卜巳被俘的事情。但南方的战事却没有丝毫改变。

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组成的联军攻打宛城受挫,从六月至七月中旬仍然毫无进展,张让之流又开始借题发挥,建议灵帝召回朱儁问罪。

司空张温奏道:“当年秦用白起,燕任乐毅,都是旷年持久,才能够克敌。朱儁讨颍川之贼,大获全胜。诏令朱儁率部南征,计划很周详,此时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战争不是一战而胜的,应该给他时间,方能成功。”

灵帝道:“恩,张司空所言有理,召回朱儁之事,不必再议!”

朝中有与朱儁相近的官员,暗中送信给朱儁,言明了朝中非议之事,朱儁大怒,“久居庙堂,眼高手低,前线战事岂是无根之人(即宦官)所能知晓?”

徐璆道:“宛城久攻不下,朝中难免惹人非议,将军无需动怒,我等尽本分即可,何必与这些小人斗气!”

朱儁道:“徐刺史所言极是。宛城物资储备丰厚,黄巾贼拒城而守,我军唯有强攻方可取胜,拼消耗并非明智之举。”

宛城兵多粮足,赵弘干脆就对官军的攻击不予理会,反正你来攻我能守住,你引我出城我只作不见。

朱儁愣是拿他没办法,考虑到官军连日作战,非常疲惫,朱儁只好退兵休整,然后以大军主力牵制宛城,派出小规模部队在徐璆的协助下清剿南阳郡其他地区的黄巾部队,打算积小胜为大胜,让宛城黄巾孤立无援。

话表两头,朝廷诏令到得皇甫嵩大营,皇甫嵩受了诏令,并把东郡战报交由小黄门带回朝廷。

在战报中,皇甫嵩表奏姜盛为校尉,由于姜盛与十常侍向来没有交集,也没有厚礼贿赂,这校尉之职就与姜盛无缘了。

张角军取得几场大胜后声势猛涨,冀州黄巾的实力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充,已达十万之众。

颍川大战后张宝撤退至下曲阳休整,而张梁则退回广宗。一南一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刘虞消极防御,对于冀州战事视而不见,也不出兵支援。而董卓接连失败,士气不振,对于黄巾的扩张无能为力。

十常侍眼见冀州黄巾日益壮大,知道瞒不住了,于是就在灵帝面前磨嘴皮子,灵帝见到新的战报后大为震怒,下诏令皇甫嵩全权指挥冀州战事,而将董卓贬回陇西,任陇西郡太守。

皇甫嵩既得诏令,择日拔营北上,威逼广宗。

张角把广宗当成黄巾军的大本营来经营,南有馆陶、曲周、巨鹿各县部队设置了层层防线,北有张宝驻守的下曲阳及周边各县部队,几乎占据了整个巨鹿郡。

皇甫嵩尚未掌握冀州战事情报,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在馆陶南部五十里处高筑壁垒,安营扎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姜盛仍任别部司马,但皇甫嵩对他信任有加,调拨步兵一万、骑兵五千归入姜盛麾下,负责冀州与司隶校尉部交界区域的清剿作战和支援作战。

姜盛穿越前仅仅是指挥几十人的特战分队队长,到了东汉时代后,由于黄巾之乱,机缘巧合,竟然指挥一万五千兵马,相当于整编师的编制了,现在也是响当当的独立师一把手了!

张角部署在魏郡的前锋部队发现了姜盛军的踪迹,然后星夜报告了张角,张角令各部严防死守,不必主动出战,只需牵制官军即可。

何仪原为颍川黄巾波才部的中层干部,波才军覆灭后,何仪收拢残兵两千人加上张宝军败退时逃走的败兵共五千余人,避开官军锋芒,北上冀州,占了司隶校尉部与冀州交界线北侧的魏郡,在官军夹缝中发展起来。

此番姜盛面对的就是何仪的部队,这是姜盛穿越一来指挥的第一场成规模的大战,心中不免惴惴,直至深夜仍然在研究情报及破敌之策。

姜盛穿越而来,知道情报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每到一地都会派人出去搜集情报,不论时军事方面的还是风土人情、水文地理等,都要梳理出来。

姜盛在总结开展大半年以来的作战经验,发现历次火攻能够成功,大部分是在夜间,白天成功大多是在兵力优于敌军或者敌军面临崩溃的时候,而且都是辅助性的进攻。

魏郡却不同,姜盛组织的是成规模的正面攻击,火攻能不能用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何仪在魏郡的守军共两万人,主要集中在邺县至w县一线,皇甫嵩主力驻扎在馆陶以南,西侧即为w县。姜盛出兵后的第一战也会是在w县。w县守军由何曼指挥,共七千人。何曼原来跟何仪都是颍川黄巾的中层将领,兵败后与何仪合并,受何仪节制。

w县城虽然不大,但城墙很高,强攻胜算不大。

城门外树林中,穿着百姓衣服的姜盛正仔细观察着w县守军的动向。

城东门是可以通行的,但由于官军进驻冀州,w县明显加强了警戒,城门口有数十兵丁负责查验,姜盛注意到,百姓进城时都要把一种类似于令牌的物事交给士兵,然后方可进城,而出城的百姓要从士兵手中领取这个令牌。

姜盛不禁暗赞,这何曼还是挺有招的,竟然搞通行证制度,倒是个人才,可称赞归称赞,事还得办。经过几日的观察,姜盛掌握了士兵的换班规律,早有计策浮出脑海。

八月十五日,正是后世的中秋节,但此时还没有中秋节


状态提示:第56章 定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