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明末工程师>第七百七十三章 国旗

二月二十,李植到达淮安前线视察。

李植虽然如今有十万虎贲军,但两万人在朝鲜镇压新吞并的半岛,五万人在河南处理土地核查事宜,加上天津需要一万驻兵震慑各方屑小,淮安前线始终只有两万虎贲军步兵。加上后来海军支援的几千炮兵,一共两万八千人。

之前淮安的部队甚至只有两万人,后来随着江北军不断装备新式步枪,火力越来越猛,郑开成不得不请示李植增兵。好在海军现在没有参战,海军各舰艇上有一万多名炮兵,李植调了八千人过来增强淮安的防御。

这两万八千日夜守在壕沟中,阻止江北军北进,打得也是相当艰苦。

倒不是江北军的进攻让人受不了,而是壕沟中的生活条件太差了。

当然打了大半年,现在的壕沟环境已经改善了。首先是挡雨棚,这在壕沟挖出来后没几天就建好了,后来不断扩建,现在已经能在大雨时候遮蔽壕沟。壕沟里还每隔一段地方就用砖和水泥建了休息室,让士兵们睡觉时候能在室内,不至于睡在泥土上。

但是无论如何,壕沟中的环境还是很艰苦的。因为这毕竟是在地底下,一到了雨水天气壕沟两侧的泥土就全是湿的,一连几天都干不了。加上南方蚊虫又多,地底下尤其多,被叮咬甚至染病的事情经常出现。

而江北军,却像牛皮糖一样黏在淮安城外面。江北军十六万人似乎察觉到虎贲军兵力不足,赖着不走。

李植站在壕沟中,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江北军。

实际上,江北军现在也是在壕沟中作战。

江北军也不傻,看到壕沟这种先进的战法自然也会学习。虽然虎贲军无力反击,江北军一时并没有受到攻击的危险,但是史可法还是让士兵们学习虎贲军挖掘壕沟,让十六万士兵都在壕沟中作战。

十六万人从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包围了淮安城,都躲在壕沟中,连大炮都藏进了壕沟。

双方都在壕沟中,都是易守难攻。平日里双方的步兵基本上不参加战斗,战场上唯一的攻防来自双方的炮兵。江北军的炮兵时不时朝虎贲军阵地打上几百炮,虽然没几枚炮弹能射进壕沟,但江北军似乎是靠这个来证明自己的攻击方地位。

虎贲军自然也会反击,虽然效果同样不好,但是光挨打不还手对士气伤害极大,虎贲军的炮兵时不时射他几百发。

比起虎贲军的堑壕系统,江北军的壕沟没有铁丝网和暗堡,防御力差一些。但是线膛枪时代堑壕系统的防御力实在是很高,即便缺乏这些设施,也让江北军的防御体系十分坚固。从局面上看,即便虎贲军再派几万人来,恐怕也没法反攻打垮江北军的堑壕。

这也是为什么在朝鲜和闯贼都被李植打败后,江北军依然敢独力对抗李植的原因。

李植用望远镜在壕沟里看了好久,没有找到江北军的明显漏洞。

左良玉和吴三桂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良将,在打仗调度上确实有几把刷子。尤其是吴三桂负责的东面战线,吴三桂甚至还把壕沟挖成了棱形,似乎有通过棱形布局发挥侧翼火力的意图,看得李植都不得不点头。

郑开成问道:“王爷,江北军在淮安拖着我们,似乎是拿淮安城下的战斗当作练兵场了,怎么办?”

李植想了想,说道:“拖着就拖着吧,他们也只能拖住我们三万兵力。他们练兵,我们也练兵。”

“等我们河南的税务官和警察队伍建立起来,五万虎贲军从河南抽调出来,就是我们反攻的时候。”

郑开成愣了愣,问道:“那岂不是至少还要一年?”

李植瘪了瘪嘴,说道:“怕是要一年。”

郑开成想了好久,说道:“好在这淮安城下僵持着也没什么伤亡,一年就一年吧。”

李植点了点头。

####

李植在淮安前线看了几天,就回到天津。

天津和范家庄的气氛,依旧十分热烈。

上个月听闻李植受封为天津郡王后,范家庄和天津的百姓张灯结彩,气氛比过年还要热烈。到处都是鞭炮和锣鼓,一些民间的舞狮舞龙队伍也自发地跑出来游街。大红的灯笼挂满了大街小巷,百姓们还在门前插上了红色的小旗。

这种小旗是李植发明的,从上个月起大量印刷制作,在天津和山东便宜出售,一文钱一面。上面画着七颗白色五角星。六颗是小的星星,一颗是大的。大星星在红旗的中间,象征着天津一镇。六颗小星星呈圆形围绕中间的大星星,象征李植麾下的六个省。

这个旗帜其实就是李植的国旗了,说起来有些犯上。不过大明和西方互动很少,并没有国旗系统。所以李植搞出这种旗帜出来,这个时代的人也没有觉得这旗帜和大明的国家主权有冲突,从天子的京城到李植的一镇六省都没有人提出异议。

李植在报纸上宣传这种旗帜象征着一镇六省,让大家广泛使用。

李植一走到天津南面二十里,就看到欢迎的队伍全部举着这种小旗。

打头的百姓举着一面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王爷视察归来!”的标语。旁边有另外一副横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王爷册封郡王!”,再旁边还有一副横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河南省光复!”

李植有时候会在市政厅外面打横幅写一些标语,百姓们此时也学去了。

上次李植受封郡王从京城回来,天津的百姓还没准备好横幅欢迎李植。这


状态提示:第七百七十三章 国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