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大的受益者便是使用各种方式“化暗为明”的马文才,他几乎是游走于几方势力之间,用一种光明正大的方式得到了各方的“输血”,疯狂地壮大着自己,却又有着最合理正当的身份。
如今,已经在下大势里有一争之力的马文才,却从陈庆之身上学到了谨慎微,即使得到皇帝的信任依旧不骄不躁,每每上朝也只静听,很少发表什么出人意料之语。
但只要皇帝对他有所征询,他往往也能迅速给出应对之法,渐渐在朝堂上站稳了自己的位置。
这一次也不例外。
褚向回京,并不是单纯的述职,而是和以往大部分时候一样,来向皇帝要饶。
“陛下,两国第一次开放互市,很多规矩还未建立,朝中却迟迟不给准确的法,只能以约定俗成之法交易,长此以往,必出乱象。”
只见褚向立于群臣之前,不卑不亢地诉着自己在互市中的难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人少大臣都露出赞赏之色。
“既然是互市,交易的方式、收受的赋税、有关的条律,都因有所规定。除此之外,来往货物品种繁杂,宗交易不利于管理,臣建议以类别区分,统一交易,由专人申报、计算、核对,对于不需要的品类,可以设立限制。”
互市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易,不过也有大部分商人趁机在边关进行私下交易,只要缴纳了税费,这种举动是被允许的,但是有些交易应该受到限制,比如战马等战争物资。
互市当时是匆忙开设的,很多事情都不完善,即便褚向还算能干,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皇帝虽然起用了褚向,却不会坐视他壮大实力,不愿拨给他朝中精干的官吏,他再怎么能干,一个人也撑不起大局。
若不是萧宝夤替外甥约束着魏国那边的商人,这互市早就已经出了乱子。
但褚向现在也已经到了勉力支持的边缘了,皇帝再不拨派人手,互市就要回到最原始的以物易物阶段,那这个互市也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只不过是边境开放的一个大型集贸市场罢了。
萧宝夤还想通过梁国管控马匹和兵器来获取更大的利益,成为最大的输送方,要是不设下限制,很快全魏国的投机分子都会带着良马和物资涌向边境,这并不是他想见到的局面。
褚向在朝会上据理力争、直斥如今的互市只是徒具其名,他如今已经加冠,越发风姿端丽、眉目如画,即使不言不语,也为众所瞻望,一旦慷慨其词,更添风度,没一会儿,殿中就议论纷纷。
互市攸关两国外交,但实话,南朝根本不重视马政,除了白袍骑,没多少人对战马上心,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来自西域的珠宝玉石、香料奇物,所以褚向虽然得严重,但没几个在乎,反倒在该收多少税上个不停。
萧衍坐在庭上,被殿中的讨论吵得脑仁子疼,再一看队列中的马文才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顿时心头一动,点了他出来。
“马文才,朕看你眉头紧蹙,可是有什么想法?”
马文才刚刚心头只是闪过一个念头,此时被皇帝点了出来,心头那个念头渐渐完善,终于成型。
他走出队列,向萧衍行了一礼,思忖着开了口。
“陛下,如今听闻互市开启而涌入马头城的商队越来越多,早已经不是当初刚刚开设之时,而规模扩大的同时却面临着管理混乱、缺乏人手的问题,时日久了,确实会有各种弊端出现。”
他斟酌着句子,又道:“臣以为褚监令所言有理,朝中应当确定需求货物的种类、每种货物的价格和商税,除此之外,这般大宗的交易,也确实应当有相应的人手核算成本、税收,以补充国库之需。”
萧衍没想到马文才会替褚向话,他本就没把互市当做长期开设的有司,只不过想在设法迎儿子归国之前多条路子,可再一想,互市发展到现在,也确实日益繁盛,确实不能随便应对,不免更加头疼。
立章程、登记入册、核算税收等等工作,起来容易,实际上都是实务,需要大量精通律算和管理的能吏方能胜任,而朝中士族大多是清官,这些长于管理和计算的能吏和干臣都是精心培养出来的庶人,实话,萧衍一个都不想给褚向,替萧宝夤养虎为患。
但不调用这些人,哪里去找这么多可用之人?
“马侍郎所言有理,只是你可想过,到哪里去征召这么多能写会算的能吏?要放开互市之后,来往的交易便是国之交易,从运送到统筹,再到计算,各方各面都需要人,这可不是几个人就能解决的。”
萧衍一想到这里,开口的语气不免带着几分责怪,嫌他站着话不腰疼。
然而马文才已经有了解决之法,不缓不慢地应对。
“陛下,其实解决之法,十几年前,您便已经找到了。”
他的目光从梁山伯和褚向身上扫过,微微一顿,在众臣的好奇之中接着开口:
“陛下难道忘了我和褚监令来自哪里吗?”
萧衍一时没有意会过来,倒是殿中的谢侍中微微一怔,脱口而出。
“马侍郎难道指的是五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