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明朝皇帝具有最终决策权,但还是被内阁牵制,被六科牵制。
如此问题就非常好理解了,明朝中后期很多帝王实际是虚位帝王,虽然他们享有最终决定权。
但帝王这种最终决定权还是受内阁、受六科制约,内阁可以不奉诏,六科可以合法的封驳(否决掉)。
如此就非常好笑了,****野蛮的大明皇帝权利连当代美国总统都没有,不论如何也是一个进步,是中国文明领先世界政治文明的一个例证。
除此之外,明朝皇帝权利远远小于当代美国总统,而在明朝中叶皇帝选择自我虚位,相比西方查理一世,路易十六所爆发的数十年战争,明朝中叶很多皇帝放弃最终决定权而选择成为虚位皇帝,如此更可以看出明朝制度的可贵。
5、中央除了司礼监等太监机构之外,除了内阁,六部等执行机构之外,除了六科等封驳半立法否决机构之外,还有通政司(如中央办公厅)、都察院(如同现代的纪委),还有大理寺(如同现代的最高法院),翰林院(如同现代的中科院、工程院),可以说时至今日明朝政治体制还在发挥着作用。
6、中国古代讲究朝廷君臣共治,地方官绅共治,在明朝中央有当代民主雏形之外,在地方更是如此。
虽然有炒家的知县灭门的知府说法,但相比现实明朝地方官员权利非常有限,虽然表面上享有治理一方的责任,但如同皇帝一样也被阉割掉而不得不借助胥吏,不得不借助乡绅力量。
在明朝官员多是异地任职制度,如同hn人海瑞从来没有在hn当过官,如此避免官员与地方勾结尾大不掉。
所有官员完全异地任职,任职期间三年、六年,对那些科举进士可能地方上还没有认识清楚就再调往新职,如此怎么能够为祸一方?
与现代地方有议会,地方有人大政协一样,在明朝地方也有自己的人大政协,那就是官绅、乡绅。
明朝读书人势力非常大,一般官员根本不敢惹,如果稍稍惹怒这些读书人,他们闹起来可比现在孱弱的地方议会强多了,被这帮人弹劾的话大概不仅仅是没有官做,可能还会性命不保。
除了读书人的各个结舌之外,还有地方乡绅,如同现代人大议会一样,明朝是宗法社会,每个家族的族长就相当于现代的人大代表,议会议员一样,无可争议的代表这些人的利益。
官员任职,官员离职都要宴请这些人,为政一方要保地方太平也需要这些人,否则的话就像戚继光遇到的义乌民众械斗。
现代有政协,古代除了各个家族族长之外,地方豪强,归隐官员就是明朝政协。
在地方真正主导地方政治的不是大明官员,而是读书人,而是各大家族族长,而是乡绅。
人生地不熟的书呆子面对如此强大的地方自治力量,大概也只有如同明朝皇帝一样自认倒霉。
皇帝通过太监震慑百官,地方官员则通过胥吏集团震慑地方乡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