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梅料想的情况几乎没有区别。

没用过几天,就从中午开始,网上便逐渐有自称是内部工作人员们,开始爆料。

【我家的那口井】这部电影因为涉及内容低俗,传播错误价值观,并存在误导观众等多种严重问题,所以该电影已经被下架处理。

在整个网络舆论都集中在全息眼镜这件产品身上时,青雨传媒那部即将上映的电影新闻,自然引不起网民太多关注。

但在此之前看过这部电影预告片,或者打算过几天带着女朋友,一起去电影院里看个电影促进感情的小伙们。

却发现他们无论是从哪个订票软件上,都买不到这部电影的门票了。

这是什么操作?

他们上网寻找原因,当然可以很轻松找到这部电影被下架的原因。

没看过电影,这些潜在消费者们便无法辨别,电影里面是不是真地存在低俗和误导价值观问题。

既然电影票都买不到了,看来这些内部爆料十有八九就是真的。

有人惋惜,有人拍手称快,认为封的好。

董梅和她背后的青雨传媒,只能眼睁睁看着舆论一点点被那帮大佬们肆意歪曲过去。

他们无能为力。

现在他们就算想花钱给自己“洗地”,也没人会来接这个单。

那帮大佬们不止在影视圈内独占鳌头,在娱乐新闻这块,同样掌握着惊人的话语权。

他们既然决心封杀,又怎会留给对方挣扎余地?

唯一能庆幸地,恐怕就是网络尚舆论话题都在全息眼镜身上,原本可能闹到网明们群体声讨的“问题电影”,现在只有电影爱好者们在自家圈子里被声讨。

全息眼镜也未能避免。

如果说清晨出现的抹黑新闻,只能算是业余人士可笑的手法话,那从第二天开始就变得有的放矢起来。

一篇名为【让科学说话,全息眼镜会不会加剧近视问题?】的文章,开始在网络和手机上迅速扩散。

全息眼镜本来就是目前最热的关键词,这篇冠以科学头衔的文章,在某些人推波助澜之下,传播速度宛若病毒。

这篇文章开头是自述方式。

题主自我介绍,是一位某某电磁辐射与防护研究实验室里的博士研究员,他们实验室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热心博士,也购买了全息眼镜。

然后他看见网上流传着,全息眼镜对视力有极大损害的三无消息。

他在文章里说,自己当然不信这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揣测,加上他同样好奇全息眼镜的成像模式,一是为了给全息眼镜正名,二是满足自己好奇心,干脆就把手里的全息眼镜来了一次彻底的科学“体检”。

某某电磁辐射与防护研究实验室!

乍一听,这个实验室研究的方向,和全息眼镜科技特性,似乎没有任何关联。

实则不然,无论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光芒,还是默默充当着人与人时间通讯纽带的无线电,或是大家避如猛虎的辐射,都是电磁波一种表现方式而已。

全息眼镜如果能对眼睛造成伤害,那必然只能通过电磁波来影用户双眼。

这正是他们实验室最信手拈来的项目。

用这位热心博士的话来说,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

他用专业仪器检测了全息眼镜的第二层成像镜片,才发现原来在它逆天的成像效果背后,是超出正常显示器发光强度值几倍,和对眼睛非常不友好的极近距离屈光效果改变,才最终模拟出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成像画面。

仪器。

接受检测的全息眼镜。

电磁bō_bō普检测报告,这些证据样样俱全。

他在波普检测报告后面注解,当人双眼近距离内的显示器光亮度,超过100cd2)时,就会引起眼部肌肉疲劳。

当光亮度超过300c2时,双眼就会容易被光线刺伤,时间久了还会导致视力下降和头痛。

300的数值,是目前主流显示器能达到的最大亮度。

某些专业显示器数值可以超过500,但那些不具备普遍性,专业人员在使用时也会带上防辐射眼镜,普通用户们并不用担心。

可是,这位热心博士测得全息眼镜内层镜片最大光亮数值,为700c2。

这个数值是什么概念?

用热心博士的话来说,在这个数值下,正常人双眼用不了半小时就会进入疲劳状态。

一小时后,人们会觉得双眼开始觉得刺痛,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眼内直肌压力变大,导致眼内压逐渐相应升高。

时间一久,用户们高度紧张的双眼肌肉,就会逐渐变得萎缩。

这种萎缩不可逆转,也是造成近视问题的最大元凶。

这还只是问题之一……

还有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

问题二,全息眼镜内层镜片具有一定弧面,并且重叠成像。这么做是为了把正常平行的光线,改变成带有屈光效果的扭曲光线。

这样光线打在视网膜,再经过眼球屈光系统的重新聚焦后,才变成难辨真假的立体影像。

人眼本身就有带有屈光系统,全息眼镜把原本不是立体的画面,强行更改后,必然会影响人眼自带的屈光系统。

时间一久,何止近视?

用户摘下眼镜看外面景色,会发现景色变得扭曲,明明是一条直线,肉眼看过去却是弧线。

问题三,全息眼镜还会影响用户的感觉器


状态提示:第1150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