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656章 瞎猜

“我们并不知道巴伐利亚会摆出什么样的阵容,但是他们的装甲部队一定会上场的,而无论是胡峰式突击炮还是蟋蟀式快速坦克,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威胁,至少我认为我们的装甲车打不过他们炮和37炮即使使用穿甲弹恐怕也很困难,而且装甲车的通过性不好,如果我们非要在原有的演习场上的话,那么进攻道路会非常有限。”马肯森说道。

在历史上的一战中,双方在从战争开始就曾经使用过装甲车作为侦查力量,而现在,普鲁士人更进了一步,开始尝试着将大量装甲车集中起来作为突破力量。但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在野外,轮式装甲车辆的问题很快就显现出来了,道路通过能力差,遇上个坑就走不了,装加防御和火力不足等等一系列问题让普鲁士人感到十分的无语。所以到现在,这种集中装甲车辆组成突破兵团的想法依然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

而这一次小毛奇之所以想要把这套并不完善的战法用出来的原因可不是为了炫酷。而是因为他们发现单纯依靠步兵和炮兵基本无法摧毁对方的防线。所以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老实说,历史上德国人在1战之初在战术方面暴打法国人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装备和战术优势,大量的轻榴弹炮和重炮对75速射炮,大量装备的机枪对抗法国人的冲锋,这妥妥的都是优势啊,甚至在法国人补充大量重炮之前,德国人在装备上的优势都是很大的。

但问题是现在对手同样是德*团,巴伐利亚军团的机枪、火炮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比普鲁士这边更凶残,一想到这里,小毛奇有点理解鲁普雷希特对克虏伯的敌视了,同样是德国企业,克虏伯的东西怎么就没有巴伐利亚好呢?这要是站着对轰。同样一个师,小毛奇就有些心虚,如果进攻的话,那就更心虚了,没办法,现在小毛奇关于防御的理念还有一半来自和王子的交流呢!

说白了就是现在小毛奇这点套路,对方全知道,然后对方还有装备优势,你说这仗怎么打?防御方是有优势,但是如果让巴伐利亚进攻,普鲁士军团负责防御的话,这本身就处于一种不对等的状态。即使赢了也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毕竟演习场范围有限,进攻方的机动和选择战场的优势不能发挥。防御方有优势这是多年来演习得出的经验,所以一般而言,进攻方兵力会配属多一些,防御方会少一些,或者说干脆就是互相攻防。

小毛奇不是没想过学巴伐利亚搞一个试点部队试试。但是最多也就是喝多了想想,他仔细研究过巴伐利亚部队的编制,装甲部队的集中使用、大量牵引式火炮和卡车保证火炮和步兵的机动性,这种部队在突破和机动方面确实有太大的优势了,但是这并不适合用在西线,先不说经费问题,在东线,跨国国境线就是俄国本土,而且地形是平原,波德平原啊,多适合大军团机动作战?但是在西线呢?想要打到法国人首先要考虑怎么办这些车辆送过比利时和卢森堡......。

“如果从数据上看的话,想要对付胡峰式突击炮的话,我们需要使用75速射炮并且配装穿甲弹,而在动态战斗中,我很难想象这些牵引火炮怎么机动。”兴登堡还差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如果在旷野相遇的话,还不等炮兵阵地部署完毕,对方已经把炮口顶在你的脑门上了!

“我也认为,进攻的话,我们会吃亏,如果是防守反击的话还有机会。”一向崇尚机动包抄作战的马肯森面对近乎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选择了妥协。

“防守反击也有问题,能干掉胡峰式突击炮的只有75速射炮,而且还要使用穿甲弹,而我们一个师总共只有54门速射炮。这些火炮相当一部分用来承担火力支援任务,如果要执行反坦克任务的话,这样的火力密度太小了。”兴登堡说道。

54门火炮说起来很多,但是实际上这些火炮要分布在近8千米的战线上,而且其中一部分注定要作为支援火炮使用。要布置在后方,这样的话,正面的火炮密度简直低的可怕,对方集中起来一波就能冲掉。除非你事先知道对方的攻击位置。

“而且我们的纵深其实很有限,师级单位的纵深收到了师属火炮的影响,我们的重榴弹炮射程只有不到10千米,也就是说,即使有意将炮兵阵地部署在后方的话,那么我们的重榴弹炮位置也不过是在第一道防线后方7千米左右。这个距离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太浅了,一冲就跨!”马肯森补充说道。

“其实,我认为我们同等的单位对抗是不公平的,巴伐利亚军团是一个高度合成的军团,他们配有一个额外的装甲营,甚至部分师级单位还配有射程超过15千米的远程加农炮,这种火力是我们军级才有的,而他们将这些武器下放到师一级,我们实际上面对的军级火力。”

“从人数上来说,巴伐利亚军团一个师比我们多2000人左右,但是实际上可动用兵力远远要超过我们,他们使用车辆来运输物资,后勤人员大量减少,更多的兵力被充实到一线,而炮兵因为采用自行化,一辆炮车就组成一个完整的火力单位,需要的人数也减少了,我看过他们的一线战斗部队编制,比我们要高出40左右。再加上装备优势,我们是不可能赢的。”鲁登道夫说道。

“然后呢?我们和巴伐利亚说,要不这样吧,我们两个师打你们一个师?”小毛奇话语中流露


状态提示:第656章 瞎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