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2556章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然而日军是进攻,我们是防守,您的这个建议很不错,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具体的方案。”本森问道,他能感觉到苏雄这样说肯定是有原因的!他很有可能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一个可以打破目前僵局的计划!

“拖延进攻时间吧,把进攻在时间往后拖最多十天在时间。”苏雄说道。

“您的意思是,日本海军会在十天内发动进攻?原因呢?”本森问道。

“天气!新的热带风暴就要来了,虽然并不强,但是足够让整个战场陷入到乌云密布的状态,风浪和能见度的降低是必然的,作为弱势海军,日本舰队没有理由放弃这个机会。”苏雄说道。

“不良的气象环境对于我们双方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的侦查能力会下降,调动效率也会降低,但是日本人同样如此,如果是我的话,我宁可倾向于夜战,而不是在航空侦查和掩护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交战。”本森皱了皱眉头说道。

“还要等十天?其实,如果运气好的话,我们的这次攻势只要持续三天就可以了,风暴区在海上,距离陆地比较远,陆地上最多是阴天和小雨。当然可能也会伴有浓雾,不过这对于进攻部队来说是个好消息。说实话,我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到天气了。”潘兴说道。

“相信我,在印度洋上,利用浓雾袭击运输船队和或者敌方舰队的事情我至少做了不下30次!其中三分之二是针对日本船舶。我想,就算对方是个笨蛋,被打了这么多次了,也总要学到一些东西了吧?王储殿下有一句话叫久病成医,所以,我认为,日本海军总会考虑在天气情况并不良好的时候作战的,并且肯定进行过针对性训练,至少,在日本人看来,他们在不良天气下作战的经验和训练应该是一种战术优势。”苏雄说道。

“所以,你们算日本人的老师吗?”西姆斯心中突然蹦出了这么一句话。

“在雾天中作战吗?”本森也皱了皱眉头。说真,美国海军还真没考虑过怎么在雾天作战,老实说,在北海,在不良天气下作战是英德海军的必修课,毕竟北海就是以天气不好而著称。而美国海军则不会做针对性训练。至于日本海军?好吧,完全可以用久病成医来形容。

“实际上在雾天或者雨天作战比在夜间作战更困难,因为在同等的光照条件下,夜间其实比雾天要好很多,各种战役层面的调度在能见度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作用将被削弱到最小,战争的结果除了看双方的运气之外,就只能看随机应变能力了,而且舰队规模越大,麻烦可能越多,舰队做机动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生意外,从战术层面来看,我们的优势确实被进一步削弱了。”马吉芬这个时候总算说了一句公道话。

日本舰队在实战经验中确实甩了美国人至少两条街,否则驱逐舰交战中也不会被打那么惨。要知道,别看人家一直在印度洋晃悠,但是广大的日本轻巡洋舰、驱逐舰可是在不断的和德国伪装袭击舰斗智斗勇啊,凌晨和天黑之前,借助晨雾或者夜幕的掩护发动进攻然后撤退是德国伪装袭击舰以及潜艇的拿手好戏,同样道理,日本人被打多了也学会了不少,至少在血腥而漫长的印度洋海上绞杀战中,至少有5艘德国伪装袭击舰被击毁。

要是真的在大雾天气交战的话,很多之前制定的计划可能都用不上了,首先,你在雾天,在看不到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你只能依靠设备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比如说在北海作战中,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海军都是靠不断对岸上的信号发射塔进行测距和侧向来确定自己的位置的。然而现在,距离最近的基地都有上千公里!又是风暴天气,真打起来,美国海军可能对我在哪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毕竟,就算是在夜间,你还可以用六分仪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而在雾天……。你怎么办?

那么好了,如果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那么所有基于作图和推演的一切战役战术设定都已经gg了。没法弄啊!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陆军的无线电台来充当信号基站,虽然并不专业,可能也比较容易被干扰,但是总可以凑合着先用。”这个时候潘兴表示,我可以帮忙,当然,肯定不会有海军电台那么专业,但是总比没有好。

“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敌我识别了,及时我们可以给每一艘船安排一名专门的无线电操作员用来发射和接受识别信号,但是对于整个舰队中枢来说,我们没有能力处理这些繁杂的数据,同时无线电频率宽度可能也不够。”马吉芬说出了第二个问题。

“很简单,在风暴来临前,所有无关船只都撤走,尽可能的减少留在战场上的船舶数量。”本森说道。

本森这个办法是有效的,但是依然会在海域中留下大量战斗无关船只,比如说舰队的加油船、各种补给船只、交通船以及准备随时用来支援陆军的战舰,至于说为何要支援陆军?原因很简单,美国人知道利用天气不好,削弱日军火力点的有利时机发动进攻,日本人也知道啊!大雾对进攻方是有利的!所以美日陆军极有可能发动对攻战!而要是真的这样的话,舰炮的火力支援就很有必要了!

“好吧,苏雄将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情况下日本人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他们不用考虑敌我识别,因为他们发动进攻的只有一支舰队,日本人只要能干掉所有能碰上的船队就可以了,我们的指挥


状态提示:第2556章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