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2085章 万念俱灰 1

“王储殿下,加莱港已经在我们手中了。”当天晚上,小毛奇对鲁普雷希特汇报道。

“很好,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王储说道。

“那您要去海军了吗?”小毛奇问道。

“也许不会立即去基尔港,但是,海军也该上场了,到现在了,英国人已经没有选择,所以,下一步双方的博弈就是在英吉利海峡了。”鲁普雷希特说道。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德国人庆幸自己最终将英军的包围网进一步扎进的时候,黑格元帅则像一条被网住的鱼一般做着最后的挣扎!他非常清楚,当德国人的皮靴踏入加莱港之后,英国远征军中至少一半的人回不去了,因为就敦刻尔克港的运输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持英军的撤退!

“首相阁下,我们失败了。”黑格元帅颤抖的声音出现在话筒中。

“我知道,加莱已经失守了。”阿斯奎斯首相说道。

“南线第四和第五两个集团军的司令向我汇报,说他们支撑不下去了,所以他们决定明天早晨向德军投降。北线的另外三个集团军也坚持不了多久了。”黑格元帅说道。“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们已经尽力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帝国军人的光荣称号,但是作为一名指挥官,我不能让我的部下毫无意义的牺牲。”

“首相阁下,求您了,和德国人谈判吧。”黑格说道这里已经有些泣不成声了,上百万的英军已经踏入了地狱,这可不像二战中敦刻尔克撤退时英国人只有30多万被包围,这次的数量是敦刻尔克撤退时的4倍以上!如果这些部队都损失了,那么对于英国人来说用死光一代人来形容真的一点不过分啊!

“黑格元帅,如果说德国人可以放过法国人一次的话那么我还可以理解,因为法国和德国挨着,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个桥头堡对于德国就是劣势,德国陆军太强大了,他们不怕法国人再次敌对,但是对于英国来说就不一样了,那位王储把我们视为最大的敌人!除之而后快,我们的退让和隐忍并不能换来对方的宽容。”阿斯奎斯首相话语有些阴冷的说道。

经过这几天的思考,阿斯奎斯首相才回过味来,心中不由的感慨一声德国人真狠啊!这一次那位鲁普雷希特王储不仅仅想的是在军事上打败英国,而是想让英国永远的从世界霸主的地位上摔下来,然后摔个粉身碎骨!

单纯让英国人在战争中付出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不足以让英国一蹶不振,因为英国有广袤的殖民地,有市场、有原料产地。让英国损失大量殖民地同样也不能保证英国崩溃,原因很简单,英国人在管理殖民地的时候手段非常的高超,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享有高度自治的自治领愿意在英国人的庇护下生存,所以他们可以提供大量的物资和军队来帮助英国。德国人不可能获得诸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领土,而进入东亚和东南亚也会引起美国人的警惕,所以德国只能从非洲入手,而非洲在英国殖民地体系中地位有限!

所以,那位德国王储除了在战场上和殖民地上下手之外还在外交和国际环境上将英国和它潜在的同盟分离!比如说法国!如果这一次德国人再次进入巴黎,那么纵然协约国输了,那么这种仇恨和不可调和的冲突可以让英法依然接近,而俄国呢?被德国夺取了大量领土之后,无论俄国谁掌权,他们都和德国人是死敌!可以这样说,20年后,协约国三强再一次聚首是可以的,而如果到了那时候,美英之间的关系可以协调一下的话,那么未来拉上美国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对于英国来说,在他称霸这个星球几百年的历史中不是没有遇上过强敌,也不是没有暂时失利过,但是最终,英国都挺了过去!之前,在阿斯奎斯首相看来,也许这场战争能称得上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但是绝对不应该是英国霸权的重点,但是现在看来,形势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因为,在协约国的三驾马车中,法国人已经跳车了!

英德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除非一方把另外一方摁死,否则双方永远是敌对的,就像是当初的英国和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一样。俄德之间的矛盾同样是不可调和的,同盟国击溃了俄国自300年来的骄傲和荣光,不管继承了这个世界上最大陆地国家的政府是谁,他们都必须对同盟国复仇。为了他们失去的地位、国土、资源以及人口和德国人再拼一次!

而唯一可能存在和解的就是法国,虽然法国人同样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虽然法国人比俄国人更加高傲。但是,法国是协约国三驾马车中唯一一个无法抗衡德国的存在!英国人有英吉利海峡,有世界上最强的大舰队,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哪一天英伦三岛真的守不住了,英国政府还可以流亡加拿大、澳大利亚!至于俄国人吗?他们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已经让他们无法被外界武力灭亡了,而可惜的是法国不行!

也许德国人没法一战灭掉英国和俄国,但是摁死法国是可以的,所谓的联盟、帝国的信誉什么的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一分不值!如果德国人不给活路的话,法国人也许会拼死一搏,但是当德国人给了法国人哪怕一丁点机会,法国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把英国一脚踢开,就像现在一样!

法国人为德国人做了很多事情,除了直接出兵进攻英


状态提示:第2085章 万念俱灰 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