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1600章 真与假 2

“陛下,那么我们有必要对巴伐利亚军团施加压力吗?毕竟,这一段时间,他们在小亚细亚的表现绝对称不上良好。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他擅自调整了3b铁路的运输计划。”一旁的兴登堡趁势说道,他已经能感觉出德皇对鲁普雷希特的提防和限制了。虽然他对巴伐利亚和王子本人谈不上什么恶感,但是作为普鲁士人,他对巴伐利亚还是抱着警惕加限制的态度。

“这个就算了吧。”德皇想了想,事情还是不要做的太绝,而且现在这个时候,不能让外界感觉到巴伐利亚和普鲁士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至于说,3b铁路吗?燃油供应确实是个问题,不过现在海军任务很少,从海军那边削减一些,补充陆军吧。”

虽然德皇对于巴伐利亚有非常复杂的想法,但是他不得不承认,巴伐利亚军团的战斗力和王子本身的战略战术水平还是很高的,所以,他也不愿意对前线情况干涉过多。

然而就在德皇开始算计巴伐利亚的时候,鲁普雷希特的目光也没有紧盯在战场上。虽然这一次英法联军的攻势看起来气势汹汹,霞飞南下干掉土耳其一个集团军的表现也确实令人称道。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后面的战斗也不是依靠土耳其部队。王子可以确定,在英法联军对安卡拉发动决定性打击之前,从巴尔干、东线甚至从巴伐利亚本土集中的部队至少可以达到20万左右,再加上后续的部队,王子认为即使英法联军两线弄到一起,也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更何况,对方还是分开的!

实际上,到了这一步,德国已经没有真正的生死大战了,沙皇政府活不过这个冬天,美国人还是盟友。这个位面的德国和奥匈远强于历史,和英法之间的优势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只要鲁普雷希特和德皇的意见统一了,那么不说灭掉法国吧,但是签订城下之盟还是没问题的。也就协约国还在试图通过在别的地方搞事情来延缓德国发动总攻的时间,实际上,再延缓又如何?明年十月前,战争终将落下帷幕。

德皇最终没有把援军派来,这对于王子来说也算意料之中,一个组织中老大和老二天生就是敌对,在外来威胁逐渐弱化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现在是8月了,到年底还有4个月的时间,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王子需要做成3件大事!

第一件,自然是要打败在小亚细亚的英法联军,不说完全摧毁话,但是至少也要把他们打回登陆点附近。想要赶下海有些困难,毕竟地中海游弋的协约国舰队不是吃素的。

第二件,就是让自己的老婆成为奥匈帝国的女皇,奥匈帝国从二元制改成以奥地利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只有这样的奥匈帝国才有可能最终摆脱外强中干的问题。

第三件,就是利用普鲁士内部矛盾,削弱普鲁士,并且最终让巴伐利亚成为战后德国国内的一级!前面两件事情王子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成功。但是最后一件事情就有些难了,社会民主党是否会发动政治攻势,普鲁士军团内部到底有多少人是德皇的铁杆?都直接决定了这件事情的成败!

“我们必须要给所有人一种巴伐利亚正在透支自己的力量,无暇顾及国内的假象,而且我们还必须让社会民主党意识到我们和普鲁士之间的矛盾。”王子心中说道。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军团的兵力确实还少了一些!”王子看着在地图上标注的手下所有部队的位置和编制信息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俄国即将陷入内乱,除非王子主动发动攻势,冬季本身不会有大的战事,但是依然需要留下十几万的部队来控制广大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

在小亚细亚,巴伐利亚军团同样要有至少20万以上的部队才可以保证对英法联军的压制,毕竟人家的部队也是源源不断赶过来的。除了一线作战部队之外,因为是海外作战,各种后勤补给的压力也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额外的劳动力,所以这样一计算的话,人员需求也不会少。

除了小亚细亚前线之外,巴尔干前线也必须留下足够的部队,虽然英国人同样把主力转移到了小亚细亚,但是在巴尔干半岛上鲁普雷希特毕竟还要面对希腊、剩余的英军和塞尔维亚军队,没有超过6位数的部队,王子怎么也感觉心中有些不踏实。

在奥地利也必须留下足够的军队,毕竟现在匈牙利内部问题已经愈演愈烈,是匈牙利屈服,继续留在奥匈帝国的体系之中,还是破门而出,然后被内外交困的大炸弹炸个粉碎,很快就会有结果了。为了保证奥地利的稳定,以及对匈牙利的震慑,王子认为自己在周边地区准备十几万部队还是需要的。虽然德皇要求巴伐利亚军团不能进入奥匈帝国,但是从本土到巴尔干那是必须经过的,只要奥皇愿意,在特殊时期停驻部分部队也是可以的,而要是真到了决定奥匈帝国生死存亡的时候,即使面对和德皇翻脸的危险也必须上啊!

还有在本土也要留下大量的军队,甚至留下的部队要比在小亚细亚前线还要多。毕竟,如果社会民主党一旦闹事的话,那将是整个德国范围内的事变,而且他们很可能掌握一定武装。在西线德军不能轻动的情况下,巴伐利亚军团在必要的时候必须独立承担起“平叛”的重任啊。

“看来需要进行深层次动员了。”实际上,作为一个同时拥有巴伐利亚、波西米亚和


状态提示:第1600章 真与假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