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就一个女儿身,既有女儿的温柔贤淑,却又具有男儿的英雄气慨,这就是冰凝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最不同于其它女人的美德与品行!皇上终于概括总结出冰凝与众不周的本质特征。

刚才他之所以在为她选择谥号的时候,犹如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一般,无论哪个字都觉得配不上他的仙子,就是因为他的仙子是超凡脱俗的,也是举世无双的。因此那些所有女人都适用的溢美之词,冰凝同样也可以适用,而那些女人们不适用的溢美之词,在冰凝的身上却是一样适用!这才是他应该做的,让冰凝不同于平凡的女人的品德与个性,通过他选定的谥号流芳千古,让那些不了解她的后人们,通过他选定的谥号能够感同身受地知晓她的美好德行。

终于,已经走进死胡同中的皇上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当即抛开了固有的既定思维,抛开了祖法惯制,开天辟地般地将目光转向了自古以来只适用于男子的那些谥字。

尽管他已经能够将《溢法解》倒背如流,可是他仍是又一次将这本书重新再次翻开。上一次翻开这部书还在三年前,为先皇选定谥字的时候,这一次却是为了他的女人。他的女人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七个女人各有各的脾气禀性,只是他连做梦都想不到,年龄最小的她,他最深爱的她,却成为第一个离开他的人。

他曾经无数次地感谢上苍如此眷顾于他,将她送到他的身边,有缘相遇更有缘相爱,为此,他甚至无数次在菩萨面前感恩还愿。可是现在他却要无数次是怨恨苍天,待他为何这般不公?连白首不分离这么简单的愿望都不能成全于他。他更是怨恨苍天待她为何这般不公!花信年华,撒手人寰……想到这里,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心情又一次心海生波,以至他许久都不能将目光集中在书页上。

薄薄的一本《谥法解》在皇上的手中简直是比千斤还要重上许多,然而再是艰难,他终是要走出第一步,只是翻开它的扉页就用了足足三刻种的功夫。

此时正值清初时期,建朝时日尚短,又是关外新兴民族,与几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汉民族相比,自然是犹如处在蒙昧状态一般。为此大部分典章制度与明朝极其相似,或者可以说,自有清以来几乎完全沿袭明制。

具体到谥法之事更是如此,几乎就是照搬照抄,因此对于可以成为谥字的汉字,也和明朝一样,有着严格的规定。当然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满人汉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朝廷有能力创建本朝的规章制度之后,修订了自己的谥字表,即《鸿称通用》。这些都是后话,由于现在是清朝初年,赐谥制度并不完备,《鸿称通用》并没成书,因此现在皇上若是想要为冰凝寻得一个最贴切最能够突出体现她的个性并高度概括她的人生的谥字,自然是要将明代实行的《皇明谥考》这部书也一并拿来做参考对照。

尽管已经决定了要从那些适用于男子的谥字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赐给冰凝,但是皇上仍然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生怕凭印象行事而错过了任何一个字,那可是后悔终生、永世不可宽恕之事,因此他就像是才刚刚开始识字的孩童一样,认认真真地从第一个字开始,仔仔细细研究这些文字在谥法上的含义,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推敲。一直到他的目光落在“敦”字上的时候,他的这颗心突然间没来由地怦然心动了一下。

因为他早已经将《谥法解》这本书烂熟于心,因此这个“敦”字也不是他第一次才见到,可是为什么这一次他会出现如此反常的情况呢?难道说是老天爷在冥冥之中给了他什么暗示吗?

皇上一时间根本就想不清楚原委,他只知道自己可以将“敦”字在谥法中代表的意思倒背如流出来:善行不怠曰敦,温仁忠厚曰敦,能记国善曰敦,温仁厚下曰敦,笃亲睦族曰敦,树德纯固曰敦。?

善行不怠,这不就是冰凝最真实的写照吗?正是因为宝光寺的救火与施粥,他们何以有缘相遇相见?若是没有她的善行不怠,他这么高傲又自负的皇子又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就对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动了爱慕之心?他又如何会亲自舍下脸来求了他的皇阿玛,将她赐给自己做侧福晋?所以说他们的姻缘不是月老心血来潮牵出的红线,而是冰凝用她一生不缀的善行成就了他们的大好姻缘,他要感谢的不是上苍,不是月老,而是要感谢她的善行不怠。

温仁忠厚,这就是冰凝的最真实的写照!她有太多的骄傲,也有太多的清高,虽然很多时候在他看来都是叛经离道之举,可是她同时又是最知礼守节,最深明大义。年二公子写给她的家信她能够毫无保留地悉数上交于他,在年家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省亲归来,她更是一五一十地陈述了年二公子的种种不适言行,在亲情与忠心之间,她选择的是忠心,他如何不知又如何不感动?

温仁厚下,这也是冰凝最真实的写照!不论是潜邸的怡然居,还是皇宫的翊坤宫,或是皇家御园的风寄燕然,她身边的奴才都是最闲散的,与他的苛严府治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事实却是让他深有感触,吏治需严,而宽也同样适于吏治。因为尽管她奴才最懒散,可是在她仙逝之后,哭得最伤心的也是她的奴才们,不惜整整两天跪在雅思琦面前,只求皇后娘娘发发善心,好生送他们的主子一程,如此忠心耿耿的也是她的奴才们。这就是温仁厚下的


状态提示:第3469章 怦然心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