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隋危难之际,杨杲曾派人向窦建德和徐世绩求援,但遭到断然拒绝,在外人看来,窦建德和徐世绩目光短浅,只想着明哲保身,不然怎么会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实际上,若是没有南隋作为依仗,窦建德和徐世绩肯定会接受杨杲的建议,共同抵抗唐军,只是大唐和南隋泾渭分明,相安无事,所以无论朝廷还是他们本人,都觉得没有必要参与大唐与北隋之间的战事。
“夏国公兵强马壮,李世民麾下将士不过三万,说不定夏国公这次能够将他留下来!”杨杲向往道:“大德兄,彼时将其终身囚禁于天牢,山林军的仇也算报了。”
李玄霸淡然一笑,摇头不语,长孙无忌神情无异,拱手答道:“陛下,想要擒住李世民可没有这么简单,以他的本事,面对夏国公的大军,再不济也可以保证大军完好无损的退回大唐境内。”
见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如此推崇,杨侗眉头轻轻皱了皱,说道:“夏国公麾下近十五万将士,再加上徐将军统领的数万人马,难道无忌兄觉得李世民仍有一战之力?”
“陛下,战场杀伐,不只是看大军的数量。”未等长孙无忌解释,李玄霸说道:“当初瓦岗贼聚众四十万,却被王世充的五万大军击溃,陛下可曾想过原因?”
“瓦岗声势渐大,李密开始变得骄纵,因此被王世充偷袭得手,诸多主将负伤被擒,从而导致军心涣散,此为其一。”杨侗毫不犹豫的答道:“其二,王世充麾下的将士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观瓦岗贼,除了李密亲率的八千内军......”杨侗说到一半,明白过来,叹道:“夏国公若是轻敌,确有兵败之险。”
历史长河中,以少胜多的例子并不在少数,窦建德看似兵强马壮,但真正能与唐军正面厮杀的不过两万余人,而徐世绩所率领的五万之众,也只有数千人盔甲整齐,朝廷有心为河北军和瓦岗军提供盔甲武器,奈何人数太多,短期内实在是力不从心。
唐军则不同,他们皆是从沙场中活下来的将士,战力自非寻常人可比,而且大唐有关陇门阀支持,不仅盔甲武器齐全,更有数千骑兵。
所有人都知道,骑兵是步兵的天敌,只要有数百骑兵,便能轻易撕开上万人的步兵方阵,一旦阵型乱了,人数上的优势反倒会成为劣势,兵败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有无忌兄在,陛下大可放心。”李玄霸看上去要比杨侗轻松的多,他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微笑着说道:“无忌兄,你刚回江都就要让你前往东平郡,玄霸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长孙无忌略微有些惊讶,但很快掩饰过去,躬身应下。
“朕原本以为大德兄会亲自前去呢。”杨侗笑着说道:“此次若是能够解洛阳之围,希望皇叔能够迷途知返,与朕携手扬大隋国威。”
“陛下,想要击退唐军容易,但想要解洛阳之围,只凭借夏国公与徐将军手中的兵马远远不够。”李玄霸摇了摇头,说道:“毕竟唐军的主力多达十五万,即便无忌兄有经世之才,也难以扭转洛阳的败局。”
......
在李玄霸的记忆中,大唐平定天下的过程里,有一场战役尤为著名,那就是虎牢关之战。据说在这场大战中,李世民凭借三千骑兵不到,便打败了窦建德的四十万大军,李玄霸还曾因为这件事,将李世民惊为天人。
当然,李玄霸现在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他清楚的知道,李世民率领的并非三千人,而窦建德麾下的也并非四十万雄师。单从兵力而言,窦建德确实占着便宜,可要说战斗力,河北军差唐军远矣。
“无忌兄,依你之见,陛下是否真的想解洛阳之围?”回府的路上,李玄霸随口问道:“玄霸实在看不出来,他方才是试探还是提醒。”
“您与洛阳那位的恩怨,陛下心中很清楚,无忌觉得,陛下没有必要试探您是否有援助洛阳的心思。”长孙无忌回答的很干脆,很显然他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无忌回来的这几日,见圣姑时常离开王府,想必是进宫的吧。”
杨侗和李玄霸一样,都曾差点死在杨杲的手中,他们对杨杲自然没有任何好感,对杨杲的生死也漠不关心。
杨灵则不同,她或许对杨杲的所作所为有些失望,但杨杲危难之际,杨灵很希望朝廷能够帮帮他,起码能让他活下来。
“一别数月,你说话行事倒是小心了许多。”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玄霸心情舒畅许多,转而说道:“你应该清楚,在私下里,玄霸希望你如何称呼我!”
长孙无忌一直称呼李玄霸为公子或大德,但他从岭南回来,却突然改了称呼,而且在杨侗面前,长孙无忌的表现变得拘束起来,这让李玄霸十分不习惯。
“陛下是天子,做臣子的自当保持敬畏之心。”长孙无忌淡淡一笑,恭敬的说道:“无忌的舅父见到周王都要行礼,无忌又怎能失了礼仪?”
高士廉来到江都不久,便被杨侗任命为吏部尚书,在李玄霸的印象中,此人极重礼节,而且脾气执拗,李玄霸曾让他不必多礼,但高士廉每次见到他,都会躬身行礼。
不过李玄霸看得出来,高士廉对他行礼,并非溜须拍马,更未曾阿谀奉承半句。
“真是外甥多像舅。”李玄霸低声嘟囔一声,不再理会这些小事,正色道:“此番派你前去面对李世民,你是否很惊讶?”
“徐将军和夏国公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