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科幻未来>唐朝工科生>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简单

“前方黑帜处,披玄甲者是何人?”

站在楼船顶部的望角处,李世民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了牛进达。

牛进达伸开望远镜,闭上一目,然后定睛看去,半晌才道:“应是渊氏余孽。”

“噢?”

笑了笑,颇为玩味的李董负手转身,回望马周,“宾王,旧时朝鲜郡王,可有后裔?”

“支脉还是留了一些,以制高句丽权臣。”

当年堆砌堡垒修建城寨,一路堡垒工事修过去,直接困死耗死高句丽所有正规军,打到后来,高句丽国内权臣也不得不把老本拼上去。实在不是权臣想要这样,而是唐朝根本不进行决战,也不进行谈判。

不管高句丽方面派多少使者,都是冷处理,不接见不约谈不驱逐,任由自生自灭。

闹到后来,大概贞观十四年的时候,有高句丽的使者,直接叛逃,以“贱籍”的形式,在幽州做起了小生意,也算是别开生面的求生之路。

高句丽面对当年的唐朝消耗战,明知道下场艰难,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且国内君臣勾心斗角,不管是君主还是权臣,都必须谋求一次“决战”,并且还要胜利,才能继续维持国内的权势或者翻盘。

然而唐军屡次接触,都是小股歼灭,大军对峙,结寨联营修城筑堡,纯粹就是拿钱砸。

至于平地野战,高句丽方面是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他们所谋求的“决战”,是在某个城池的防御战,或者就是山区中的打烂仗。

但真正拖死高句丽方面的,就是山地烂仗,装备差距太大,唐军能够“化整为零”的正兵,都是从河北河东抽调的“良家子”。这些人中的一些老兵,本就是当年干掉突厥的野战军。

凡是能从贞观三年活到贞观十四年或者贞观十二年的老兵,家底及其丰厚,加上统军府和兵部的补贴,以及李皇帝为了不足为外人道的利润,而从皇家内帑调拨出去的“专款”。这就导致一个情况,这些“化整为零”的唐军散兵,其披甲数量,罕见地接近百分之百。

之所以如此,这又和石城钢铁厂的兵部工部采购合同有关。

于是奇葩的情况就出现了,唐军一个简装团,大概是两百人的建制,几乎是全团披甲,这个数量,差不多就是高句丽边军主力的中军老底。

这不是什么特殊鞣制的皮甲或者竹甲,实打实的铁甲。一个团和对方一个军的持平,虽说是特殊情况特殊条件下造成的特殊对比,但这就是让两国各方势力都不得不胆寒的现实。

铁甲依旧在……

震动的不是高句丽国内君臣,整个唐朝内部,同样是五味杂陈。毕竟,哪怕算学比不上武氏女,可正常“耕读传家”的基本算术还是过关的。

按照贞观十四年之前辽地的配置,贞观皇帝其实只要想,京畿重地,憋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全面铁甲部队,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令人意外的是,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老板貌似没这么干。

当然了,四大天王以及候补天王们,都是理解的。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老子一根手指就能摁死你,还要啥狼牙棒?

更恶心的是,当时唐军“化整为零”并不是纯粹的步兵,一个团还配置了大量的战马、挽马、驮马。除了这些,如果是持续作战,还会配置大概一个旅或者一队的辎兵。这些忙着后勤的“兵”还不是在籍在册的,其档案泰半都是石城钢铁厂……

当然这依然不是最恶心的,唐军在当时,因为某个老板实在是太有钱任性,飞凫箭的配给是比照西军,连胡禄都是一人二到五个。

还有更恶心的,倘使高句丽军出城觅战的边军是披甲精锐,那么幽州方面会临时配发望远镜给野战团的校尉。

如有必要,石城钢铁厂还会租赁特制的河北大车,用法么,某条突厥老疯狗在给他主子的密信中,已经详细介绍。

反正河北刀客对这个也算是门清,何况河北边军?

至于军事之外的手段,李皇帝虽说也花钱收买,但更多时候就是嘴炮。

空口白牙一道圣旨一套鼓纛,就能让随便哪个、室韦部族的首领归顺做狗。至于李皇帝给高句丽王的承诺,横竖都是要弄死别人的,再者又没有白纸黑字,李皇帝翻脸不认人简直是轻车熟路。

到后来高句丽被彻底干成烂货,李皇帝也不过是开会时候,在朝贡的番邦使节面前掉了几滴口水。

一切罪过,自然是某个高句丽的权臣家族喽。

“这个渊氏,倒是有些能耐,还能知道朕在这里,不一般啊。”

言罢,李董随意道,“宾王,查一下。”

“臣遵旨。”

低头奉旨抬头一看,老板已经带人下了楼梯,返转筵席,拿起勺子挖着蟹肉膏肓,吃的不亦乐乎。

栈桥延伸到岸上,两侧都是新修码头,垒砌的海堤已经初具规模。码头处新建的几处房舍都是四平八稳的模样,不时地就能看到有唐军神射手和观察手在平整的屋顶观察状况。

整个房舍一线,就行成了工事。而实际上,房舍往北,还有一条天然的小河,这条小河的东西两侧,堆着石料、木材等建材,显然是要扩宽河道之后修建河堤。

建材有栅栏围着,栅栏的一处有门房,从房舍屋顶看去,就能看到门房有一伍披坚执锐的士兵。此时因为警戒号响起,弩手早就隔着栅栏对外瞄准,矛手更是直接将长矛架在栅栏的一个缺口处。

<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简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