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明1617>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解衣
>

杨二叹口气,沉声道:“我知道这事儿没法描补,但我想和诸位说,不管什么时候,诸位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我杨某,我杨某始终拿诸位当兄弟。”

“别提兄弟这词了。”成方冷笑摆手,说道:“为了富贵,兄弟这两字赶紧抛掉。”

杨二垂首不语,他身边一个心腹终于忍不住,叫道:“成指挥,我们杨老大可不是为了什么富贵,也就是想替底下的兄弟们找个出身,不能这么没有了局。宁远城里辽东巡抚要给咱们大哥游击将军,大哥力辞,都司都不要,只要了一个守备,底下不少兄弟也直接保举守备,千总,若是为了富贵,能把到手的游击给推掉?”

成方看了看杨二等人的神色,倒是信了七八分。

以明军的德性就是力强者为尊,就象祖大寿,在广宁之战时不过是游击,可是任何一个到辽西上任的大佬对祖大寿和他身后的祖家都是拉拢和重用,祖大寿没有受过一次象样的惩罚,连老孙头在内的历任高官显职都是一样的态度。

当然不是祖大寿有主角光环,孙承宗等人纳头就拜,而是祖家有大量的土地,过万的军户佃农,过千的精锐内丁,这是祖家在辽西经营二百多年的家底和实力!从其先祖任宁远指挥使之后,祖家十几代人历任将职,比祖大寿的祖父和父亲都任到总兵和副将的实职,在宁远和整个辽西将门间算是盘根错节,势力人脉可不是一般的将门能比的。

就算是显赫一时的李家对祖家也是以拉拢为主,当然也有提防和打压,萨尔浒之后,李家最后的势力烟消云散,祖家冒起之势已经无可遏止,祖大寿敢悍然逃走,底气就在于麾下的几千精锐,朝廷一般不会动这样的将门势力,李家完蛋之后还要靠祖家当定海神针。孙承宗刚到辽西时令祖大寿重修宁远,祖大寿先前站在王在晋一边反对孙承宗,老孙头悍然胜利之后,祖大寿才看出风色,果断投靠,于是修城屯田多事都委了祖大寿,祖家在天启二年之后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更加强大起来了。

象杨二这种带着千多精锐的将领,在明军体系里最少也得是参将,甚至是副将才配得上,估计也是事前说不愿为高官,袁崇焕才决定保举他为游击,谁料杨二游击也不愿当,只愿当一个守备,这是中层军官往高层的过渡军职,毛文龙和赵率教等名将都当过守备,不过杨二这个守备明显委屈了,其实力和官职并不相称。

如果杨二一心要谋官位,袁崇焕帮他运作一下,死守十三山的功臣和义士,率麾下数千精兵强将毅然投效大明,效忠朝廷,宣扬之后运作一番,估计朝廷实授总兵不太可能,最少也能混个副将。

这样看来,杨二确实并非为了功名富贵,而是出于别的原因。

成方看向杨二,说道:“和记待人向来以诚,我是辽人,可从来没有在和记内部受过排挤。我的军功加职位也有大量的授田,每年军令司都会发下花红,多过千两,就算是大明总兵,不是祖家那样的豪门,一年千两也相当可观了。况且随着和记收益的增加,我的花红也会年年增长,可能十几年后一年有过万两,就算是祖家这样的大将门也就这样了,他们要不是喝兵血,贪污军饷军械,一年的收益也就过万两了。不过到那时我未必干领花红,十几二十年后我也过五十了,可以心安理得的退养。我的分田在安固里淖南边,我去看过,距离湖边十几里地,大片的草甸子,土地肥沃,成群的野鸭在芦苇群里游荡,划着小船在湖里没几圈就能看到成群的大鱼,根本就不怕人。北虏不洗澡也不捕鱼,这鱼又大又肥美,我当时捕了两条烤着吃了,满嘴流油啊。还有黄羊,狼,獐子,狍子,野鸡,猎物想要多少有多少。我打算开几百亩地种些吃食和蔬菜,中间修个百来间房的大院,带着儿孙们读书打猎钓鱼,我年轻时吃过很多苦,现在更是忙碌,如果真的能活到五十,我希望能过那样的富贵又安闲的日子。有人喜欢热闹,我喜欢闹中取静,安固里淖那样的地方简直太好啦。什么叫下场?我这下场好不好?”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解衣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