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南宋之帝王大业>第413章 骑兵交战

蒲鲜万奴率先发动了进攻,他知道骑兵对战骑兵,如果可以,都要尽快发动攻击,占据主动权,让对手去应付。/p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骑兵要有速度优势,如果被动防御,那个步兵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于是蒲鲜万奴就率先发动了进攻,他的目标就是直接攻破宋军的骑兵大军。/p

但是张汝楫也绝对不会让蒲鲜万奴得逞的,在看到东夏骑兵发动攻击之后,张汝楫立刻下令大军迎战,宋军的骑兵训练了很久,张汝楫当初在长安城的时候,就开始着手训练骑兵。/p

此时被赵昀召集回到山东,也是为了训练骑兵,同时张汝楫还带回了五百多名骑兵军官,成为这三万宋军骑兵的骨干。/p

宋军骑兵的动作非常快,这样一点让蒲鲜万奴非常惊讶,他震惊地看着宋军骑兵迎面冲来,宋军这是摆明了使用做简单直接的方法和东夏国的骑兵作战了。/p

蒲鲜万奴看到局面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眉头也微微皱起,脸色一片沉重,他知道一场血战在所难免了,最重要的是这支宋军骑兵一出手就展现了不凡的战斗力,让蒲鲜万奴非常惊讶。/p

随着两军很快就要交手了,东夏国的骑兵依然猛冲过来,但是宋军立刻出现了变化,宋军两翼的骑兵突然分开,开始迂回包抄东夏国骑兵。/p

蒲鲜万奴看到这里,心中顿时大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宋军竟然在这里分兵,随后心中一阵叫苦,暗骂自己大意了。/p

这种战法在骑兵作战中非常常用,骑兵分兵两翼包抄攻击,尤其是蒙古军队善于这种战法,在对付步兵的时候最有效,但是对付骑兵也可以使用,只是这样分兵就可以造成正面兵力不足,很容易被对手冲垮。/p

蒲鲜万奴心中惊骇,但是还是很快就冷静下来了,他下令中军全力冲过去,正面将宋军骑兵冲快,这样就是宋军两侧包抄,也失去意义了。/p

骑兵作战的指挥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不一般的战阵不同,骑兵作战的地域广大,传统的鼓声无法传递命令,所以在战场上面,主帅往往都会和骑兵一同冲锋,在大军之中使用响箭指挥骑兵作战。/p

但是这样也是困难重重,所以骑兵作战对于士兵的素质要求很高,一旦指挥战术无法执行,就是再多的骑兵,也将成为无头的苍蝇,最后全军覆灭。/p

宋军能够这样轻松地分兵,也足以说明骑兵士兵的战斗素养非常高了,这一点也是东夏国无法做到的。/p

随着两军临近,自然是一波箭雨覆盖,双方的士兵纷纷举起弓弩朝着对方射去,但是这样的距离,也就允许他们放一次箭了,随后两军就直接遭遇了。/p

弓弩的杀伤非常有限,尤其是宋军骑兵都配备了战甲,反倒是东夏国的骑兵伤亡不少,但是这些也都无法撼动两军的兵力,转眼的功夫,两军骑兵就冲撞在了起义了。/p

随着瞬间的冲撞,整个战场顿时嘶鸣声不断,战马的嘶叫,还有士兵痛苦的嚎叫,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瞬间的喊杀声,两支骑兵直接冲撞到了一起,双方的伤亡都剧烈增加。/p

蒲鲜万奴紧张地看着正面的战场,但是他很快就失望了,宋军的装备好,战斗力也强大,于是蒲鲜万奴寄予厚望的交手很快就让东夏国骑兵伤亡惨重,大量的士兵纷纷毙命,宋军长长的骑枪很快就发挥作者用了。/p

正面交手的宋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死在他们手中骑枪下面的东夏国骑兵更多,最重要的是东夏国骑兵凶猛的攻势被挡住了。/p

这是蒲鲜万奴最不愿意看到了,宋军分兵攻击他们,正面兵力只有之前的一半了,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冲破宋军,反倒是被宋军杀伤了大量士兵。/p

就在蒲鲜万奴一脸阴沉的时候,战场上突然响起了一阵阵爆炸声,两侧的宋军开始攻击东夏国骑兵了。/p

两侧的宋军此时纷纷朝着身边的东夏国骑兵放箭,还有的骑兵军官拿出了一把手铳,朝着身边的东夏国骑兵就是一枪,中枪的东夏国骑兵根本就无法活命,直接坠马死去了。/p

同时一枚枚响雷也被抛射到了东夏国骑兵之中,伴随着一阵阵巨响,整个东夏国骑兵大队开始出现混乱,尤其是东夏国骑兵没有受过专业的爆炸训练,此时被突然的炸响震慑到了,很多战马开始失控,让战场一片混乱。/p

最重要的是两侧的宋军骑兵搅乱了东夏国骑兵的攻击势头,正面非但没有冲快宋军,反倒是被宋军压制住了,转眼的功夫就出于下风了。/p

张汝楫看着战场完全朝着宋军方向发展,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这次奔袭辽阳,是得到了赵昀的受命,赵昀接到了姚里氏的求援,就在耶律留哥病死之后,姚里氏就感觉到了辽国的为难,她认定辽国的敌人东夏国一定会出兵攻打辽国。/p

此时的辽国根本就守不住,众多契丹部落离心离德,姚里氏知道即使能够煎熬几年,辽国也不可能中兴,所以姚里氏决定投奔宋人,不是直接投降,而是作为宋朝的藩属国存在,这样就可以暂且保全辽国。/p

但是局势发展太快了,姚里氏还没有完全布置好之后,蒲鲜万奴就杀来了,转眼的功夫,辽阳城就城破了,三十万军民百姓惨死。/p

张汝楫的到来稍微有些晚了,还是没有征求辽阳城,但是也为赵昀省去了一个麻烦,那就是击败蒲鲜万奴,就可以直接占领东北之地了。/p

此时看着战场


状态提示:第413章 骑兵交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