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鱼听了这样的消息,先是觉得震惊,而后又是后怕。/p
余根生几个更是吓坏了,纷纷表示若是余玉来年进京参加春闱,一定要跟着去,不然不放心。/p
余鱼表示赞同,来年春闱余玉若是参加,她还是跟着去好了,不然余玉这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实在是太容易遇到危险了。/p
可余玉却说他打算三年之后再参加下一次的春闱,这回的恩科,他就不参与了。/p
“经过此次乡试,我觉得我的学识尚浅,先生也建议我再读几年书,再去下场参加春闱。”/p
读书的事情,余家向来都是由余玉自己说了算。/p
所以余根生想也没想就同意的点头,“你说了算,爹也不懂这些,你听严先生的总是不会错的。”/p
因为白若千的事情,余玉中了举回来也并没有多高兴,反而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p
按理一个十三岁半的举人,那是十分少见的天才了。/p
就是白若千,当年十二岁中的秀才,拿了小三元,可中举也是十五岁快十六的事情了。/p
余鱼知道,余玉就是心里担忧白若千。/p
干旱的天一直持续到了九月底,连余家村的南山水库,都快要没什么水了,老天还是没有下雨。/p
因为太干了,所以入冬后即便一直很冷,但是就是没有要下雪的兆头。/p
十一月中旬的时候,还常常有太阳。/p
虽说冬日里的太阳照着令人舒服,但是今年的冬日,大家似乎都不太想见到太阳。/p
阮阳最后还是交了税,余家村的大部分,一年到头的收成,也就刚刚抵了税的样子,根本留不下什么口粮。/p
好些人都在为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担忧,这家里没有余粮,心里总是慌的。/p
余鱼家里当然不慌,因为早早的就屯了粮食的。/p
可余根生看着村里好多人食不果腹,似乎有些于心不忍,想要从家里舍些钱米出去,余玉却不同意,拒了余根生这个念头。/p
余根生不懂余玉这副铁石心肠是为什么,所以有些不太高兴。/p
见余根生不高兴了,余玉只好解释,他问余根生:“且不说咱们囤粮是悄悄囤的,那是早早的就开始打算了的,这个时候别家都没有,偏咱们家里有,村里这么多人,若是只要没有口粮了,就来咱们家里讨要,咱们给还是不给?”/p
余根生想也不想,答道:“乡里乡亲的,给两斤三斤的米面有什么要紧的?当然是要给的啊!谁家若不是揭不开锅了,会舍了脸到别人家来讨吃的呢?”/p
余玉看他爹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好再问:“爹是好人,要脸面,所以觉得别人也是要脸面的,若是别人不要呢?且不说得这样难听,咱们就来算个账吧!咱们家包括之前在县城和镇上各处零零散散买回来的粮食米面之类,加上家里本来就有的玉米土豆之类,也就五仓,加起来也就二千斤吧?咱们余家村有多少人打去年开始就没有收上口粮的?一家舍两三斤,余家村几百户人口,起码得舍去家里一半的粮食才够。爹你能舍得吗?”/p
余根生只想帮助一下村里特别苦的几户人家罢了,哪里愿意每家每户都送几斤粮食出去?所以当即反驳道:“不过是接济一下已经吃不上饭的那几户人家罢了,怎么就要给每户送几斤米面了?”/p
余玉叹息,见老爹还不明白,还想开口继续慢慢引导,余鱼却是已经不耐烦了,直接抢在余玉前头直白的说道:“爹爹只想着做好事,却不记得树大招风,也不记得升米恩斗米仇了。村里现在是许多人还勉强能吃得上些东西,混个半饱,可来年春耕的时候呢?那时候家里没有多少余粮的,是不是都得盯着咱家这点儿接济?你给了这家,不给那家,是不是说不过去?再说了,别家都没有粮食了,唯有咱们家里有,指不定到时候还会招来什么祸事呢!咱们家这中途发家,已经招了多少人的眼了!”/p
余根生被余鱼这么一说,才觉得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吓得脸色都变了。/p
连连摆手,表示他不会滥发善心了。/p
余玉见余鱼将余根生吓到了,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慰道:“也没有小鱼儿说得那样可怕,咱们买粮食的时候,都是今天一点儿明天一点儿,零零散散到处买的,估计也不会有人知道咱们家里屯了这么多粮食。只要家里人不到处招摇,想来也不会有什么祸事的。只是爹爹你要记得,还有大姐二姐也是要记得,这两年年景不好,朝廷局势因为这旱情更是微妙,咱们这些粮食,说不得将来就是救命的!可千万不能随便漏出去了!”/p
余根生见家里的粮食,竟然还跟救命有关系了,更是不敢随便说要接济别人家了。/p
余金花余银花虽然也不懂朝廷局势,但是见余玉说的认真,也都认真的点了头。/p
余银花更是当下就将忍冬与张婆子喊了过来,交代道:“这两年年景不好你们也知道,以后家里做饭啊,每顿就少放半筒米,带些玉米或是土豆什么的,也能管饱了。”/p
张婆子早就想与余金花说一说减少每日饭食的量了,年成不好,她心里很是清楚,余家人又多,偏主家还是心善大方的,她生怕家里没有个管家的主母,几个姑娘不懂事,将家里给吃空了。/p
她是受过饿的,最是知道灾年该怎么活下来。/p
见余银花这么吩咐,她想也没想就高兴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