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1522年我在大明当海盗>第592章 工坊事变

这是一场超前的市场意识,对封闭的小农市场的碾压。/p

一如当年的倾销一般,战况惨烈。/p

陈闲总是觉得这样的镇痛,是必须产生在一个故步自封的商品市场内的。/p

而诚如他所预料的一样。/p

不是他所想的,就没有抵抗,各地的政府所受到的投诉,乃至于抗议之多,远超他的想象,这些商人或多或少都有官方的背景和背书,到了这个时刻,他们所采用的办法,简单而粗暴,那么伙同公权力,进行对新兴势力的绞杀。/p

而陈闲的应对策略,只能消极退守。/p

他的势力还未辐射到朝廷,次年五月,工坊之情况越发糟糕,但同时,从工坊流亡而出的工人开始将目标转移到起义军的身上。/p

同年七月,地方上大股的民间势力组织成了起义势力,而他们的诉求便是击溃官商勾结的旧势力。/p

局势正在以一个超乎所有人预期的方向发展。/p

而这一切陈闲都看在眼里。/p

朝廷的无能和踢皮球,以及对于利益的短视都在这场大战之中,显露殆尽。/p

可以说,大明的朝廷在中后期,一直保持这样的架势,即前期过于打压,到了后期,始终采用的是一种偷巧,隐蔽,已经约定俗成的贿赂模式。/p

这种行为保护着整个文官系统,让他们尽量可以名利双收。/p

陈闲没有一棍打死所有文官。/p

但大部分的文官都保持着一种极为微妙的态势,以至于陈闲对这群人毫无好感。/p

这次的情况,便是最好的具现。/p

陈闲看着各地情报探子将消息汇总起来,发觉,这场大乱最大的地点,反倒是靠近沿海,并且普及工坊制度的福建。/p

而作乱,甚至要求平等者之首领,名字倒是让他记忆犹新。/p

顾德才。/p

这是一个流民,但现在却可以为了温饱起事,只是这场大乱,终究会有人选择站在最前方,只是多少人会有未来?/p

各地的工坊实际上的管理者都是共通的,这并不是零星散碎的组织,反倒是各有联络的大型联动组织,只要顾德才这个首脑一动,那么剩余的势力必将遥相呼应。/p

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宣泄与革命。/p

只是朝廷还不知道这情况的严重。/p

九月,各地的官府试图和起义者谈判,以一定量的让步和条件来交换平静。/p

陈闲提前和几个首脑通了口风,但并没有将布置彻底撒下去,总要有流血的。/p

十月,整个工坊恢复运作,似乎这场本就要波及天下的大乱,就这么消弭无形了,但未到下旬,已是有大批官兵开始搜捕,起义者的头目,大部分人在陈闲的示意下,早已逃之夭夭。/p

而最终官府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原本已经萎靡不振的各方地主以及朝廷的走狗,官府的买办纷纷开始抢夺工坊的资源。/p

他们把工坊变成自己的私产,大肆压榨工人,这犹如当年的佃户如出一辙。/p

相同的事件在各地轮番上演。/p

早已积累的民怨到达了极点。/p

当年年底十二月上旬,一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潜回了他们的驻地,而后他们召集了他们的亲信与人马,与当夜一并杀死了官府的走狗,并且揭竿而起。/p

而这次火彻底被点燃了。/p

陈闲看着已经标红的地区,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沙盘,身边坐着的众人都一副凝重的神色。/p

“我们不介入这场大乱。”陈闲坐了下来,淡淡然地说道。/p

众人虽是表情复杂,甚至有几分焦急,但陈闲的态度却又是让他们有几分摸不着头脑。/p

众人在这两年的濠镜建设之中,早已变了模样,大家都知道,他们所作的已经不单单是海盗的事业,而是一种功在千秋,超越时代的壮举。/p

如此的事业却不涉及,也不涉入中原逐鹿,实在叫他们有几分费解。/p

但陈闲已经无数次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次,他们也知道,必有陈闲的理由。/p

“大明正在寻求转移这次矛盾的法子,确切的说,是大明朝廷,而非大明。”/p

陈闲背对着众人,笑着说道。/p

“毕竟他们自然要将好事摆在面前,而非一再暴衰,只是没想到,这次的局面演变会到达这样的情况,/p

好在除却工坊的势力之外,其余的人手比如风云军,和他们并非是同一战线,到时候,必有恶战。”/p

陈闲也有几分哭笑不得。/p

毕竟风云军的根基便是当年他陈靖川无意之间洒下的树苗,如今已经随着实事的变迁,而变成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反抗力量,陈闲也觉得有点微妙,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大方向上的趋势。/p

大礼议导致的数年朝野真空,对地方的不作为都急剧加快了,风云军的组织和壮大,而陈闲另一方面培养的工坊势力,虽然分润走了一部分人手。/p

但双方所吸纳的人并不相同。/p

风云军与其说,是民间势力的觉醒,到了如今更像是野心家们的狂欢,就像是陈闲所想,随着风云军的壮大,各大家族的势力都看好这支原本起于草莽但无往不利的大山贼势力。/p

山贼势力实际上和底层百姓的关系同样势成水火,随着他们打入青州城彻底成为占据一方的豪强之后,虽然上层以于子明和瘦猴儿,以及六老都竭力控制这些资本的流入,但实际上,腐蚀只是在潜移默化之间。/p


状态提示:第592章 工坊事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