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穿越重生>炒作大师>第44章 宋代五大名窑2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后来那些仿制品不管是那个朝代,包括现在出的汝窑跟当年的比起来,都没有一件能够达到九成像的。因此很容易就能鉴定出真伪,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c的完整传世品。汝窑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过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的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仅只有70来件。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时民窑所产,与汝官窑那根本就是两码事。所以说,小子,你父亲能给你留下4件汝官窑之物,那绝对是不简单。不要小看你这四件汝官窑的东西,拿到拍卖会上,那绝对是轰动全世界的东西。”老爷子说着说着也是口干舌燥的端起水杯连喝两杯。/p

“嘿嘿,师傅我父亲看来是个穿越者了。不然怎么能弄到这些好东西呢。”李立对于自己父亲的身份开始产生怀疑,难道自己的父亲真的是小说中写的那种穿越者么?/p

“是不是穿越者我不知道,但是绝对不是一般人。但是你这些东西最好是乖乖的收起来,什么时候都不要拿出来显摆,不然是会给自己找麻烦的。不说别人,就斐斐的爸爸跟大伯,他们两个就能烦死你。”/p

“张伯伯,看您说的。我爸跟我大伯能那样么?”刘斐一听老爷子埋汰自己的父亲,有些不依了。/p

“呵呵~~小斐,不是我埋汰那两个家伙,不信你就可以试试。你们刘家作为世代家族,流传下来的古董自然也不少,但是你们刘家没有这种东西。”/p

“嘻嘻~~那我可就不知道了。”/p

“那师傅,您看这四件汝窑,您能不能给讲解一下?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我是一片空白。”李立此时正在疯狂的吸收知识的时候,可不想就这么打断了。/p

“你小子我看是奔着钱去的,把我们老哥俩接过来,你就没安好心。不过,你这小子弄得这些东西不错,你看这个汝窑出戟尊,高有14厘米,器型古朴稚拙,釉质光润平滑,开鱼子纹片,足底有三个芝麻状的钉痕,其中两枚紧靠足强,支钉断截面呈白色,这种紧靠足墙的芝麻状支钉痕成为汝窑器的一大特征,奉华楷书刻款。此乃精品啊。平常人得一个都实属难得,你小子一下子拿出来两个。真的是......真的是傻人有傻福。另外这个汝窑天青釉无纹椭圆水仙盆,这两件东西是仿漆器的造型制作的,外表涂上一层透明的青绿色釉。沿口边缘,发出淡淡的粉红色,盆内釉上的比较薄,整体看起来十分的简洁。口乃是宽口,下面有四足,这就是仿照木盆而制了。这四件东西,我还是那句话。轻易不要向外人展示。行了,今天上午就给你讲到这里,小斐去拿茅台来。咱们边喝酒边赏古董,岂不是美哉?”老爷子给李立上课那可是收学费的。再说,李立财大气粗的也不差这点事。/p

“好的张伯伯,我记得李立藏了一瓶02年的茅台,我去给你找出来哈。嘻嘻~~”刘斐那自然也不小气,人家两个老爷子今天上午给他们两口子讲的这些东西,足以让刘斐震撼万分了。自己还一直有什么优越感,在李立的家底面前,那还有啥可比性?/p

“嘿嘿~~师傅,您跟赵叔你们先坐,我把这些东西收进去。”这都是宝贝啊,李立可不舍得放在外面。万一一会喝多了,失了手那自己可就后悔死了。所以便开始把定窑跟汝窑的东西全部装进箱子里,一件一件的往暗室之中放好。/p

“老张大哥,真是没想到啊。在咱们淄城原来还有这样的收藏大家,我呀,前些年的那些家底,在人家面前,那简直是一些破烂啊。”要说最感慨的就是赵克武老爷子了。/p

“别说你了,就我那博物馆,加起来也没人家的一件玩意值钱啊,所以咱们老哥俩个今天就是来宰大户的。”张超然更觉得脸红。/p

二位老爷子的午餐,简单且精致,海参小米粥、酥锅、锅塌豆腐外加一盘油炸花生米。酒喝的就是李立那瓶02年的茅台。刘斐不喝,两个老爷子外加李立三个人,一人在三两左右。吃饭的时候,张超然给李立讲了讲汝窑的一些鉴定方法。赵克武老爷子给李立讲了讲定窑的一些鉴定方法,这可谓是手把手的教了。有大量的实物来佐证,李立对于这两种陶瓷的了解方式逐渐加深想不会都难。/p

“小立,你记住了。这个宋代定窑白瓷烧制工艺水平很高,瓷土筛选精细,烧成的瓷胎细密坚致,胎体轻薄,釉色白中泛黄,看起来就像是象牙的白色一般。这个表面的釉有流釉的痕迹,看起来就跟人流眼泪似的,这是宋代定窑的特征之一。”赵克武老爷子拿着一件定窑的瓷器,给李立仔细的讲解道。/p

吃过午饭,二位老爷子进入客房休息了一会,李立也趁机小睡片刻。李立迷迷糊糊的被刘斐叫醒,原来张超然老爷子已经醒来了。“师傅,您怎么不多睡会?”李立不好在睡了,连忙起身走到外面。/p

“年龄大了,觉也少了。小立啊,你这个劲头我很喜欢,年轻人嘛就要多学习点东西,特别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老玩意,这是多少年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啊。”/p

“谢谢师傅,我的确是喜欢这些东西,虽然我不能像您那样,能做出来,但是起码我能收藏不是。”李立泡了一壶新茶,用建盏给老爷子倒了一杯茶。/p

“你现在还有多少东西没有鉴定?”/p

“也不多了师傅,剩下的那些基本上


状态提示:第44章 宋代五大名窑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