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青春校园>云中瑶>第三十五章 为何

王谨修在蒙城待了一段时间养伤,待到伤口刚刚痊愈,王谨修便启程追上了收复失地的脚步,去前方刚收复的城邦调节,为易泓平定后方,让军队没有后顾之忧。但是自从反击战开启,王谨修总有些不安心朝局,荣宵受了他的影响,越发注意从都城传来的情报。/p

“谨修,传来消息,辅国公已经致仕,远离朝堂,去往北边一个荒芜之地养老;他家大公子易善渊也自请调离吏部,去往礼部做侍郎,这是为何?”/p

“皇上前些日子册封了易谦德为常胜将军,官居三品,看来易家父兄是退位,为这个小儿子铺路了。”/p

“我总觉得有些不大对劲。”荣宵将手中的情报又读了读,皱着眉。/p

王谨修叹了口气。“是。将来易谦德返回都城后便要上交兵符,只是挂着一个虚名,不再有实权。而现在易家原先在掌握官员升迁调动的吏部的人脉要断了十之七八。再加上辅国公致仕,易家在朝堂上,已经没有实权。”王家与易家表面上没有牵连,虽然不会被波及到,但是往后父亲在朝中少了一大助力,若是有什么事情……/p

“听闻当初辅国公父子曾经阻止易谦德前往边境投戎,当时未曾想到他能有此番成就,便没有准备。原也没人能想到,现在急忙为他铺路,难免会有损耗。”荣宵将手中的纸折好,放到了一旁的盒子中,“易家要是倒了,朝中格局将会大变。”/p

王谨修琢磨了一下,易家倒不至于没落,此举更是为了隐蔽锋芒,想是为了不受人攻击和忌惮,国难面前,保护军权放弃政权,不得已为之。只是这规避一时之中,若是被人钻了空子,才是真正得不偿失。/p

王谨修看见荣宵望着景都的方向,目光慢慢坚定。“三殿下要回去了吗?”/p

“是。谨修,现在你在前方稳定局势,我很安心。唯一令人不安的便是朝局变动。”荣宵笑看着王谨修,“我知道以你我二人来说,我留下来,你回去主持朝政是更好的选择,可是,我总不能一直靠别人,我们总要自己站起来。”荣宵经过多年岁月的洗礼,已经越发出彩,沉着自信,散发着光芒。/p

“你长大了,荣宵。我很难过当初那个怀有自己心中梦想与期望的荣宵不在了,但我也很期待看到这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三皇子。”王谨修犹豫了一下,“臣的父亲在朝堂上,还烦请三殿下照拂。”/p

荣宵点了点头,“谨修,你大可放心。你在前方为国奉献,辛苦操劳,后面怎么可能有人让你们王家出事呢?”/p

王谨修拍了拍他的肩膀,换了话题。“我听说四皇子的孩子都能满地跑了,甚至是六皇子,七皇子都结了亲,三殿下,你也要考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p

荣宵摇了摇头,“之前有一段时间,我真的很羡慕李骨神医,他能找到线娘子,一个愿意放弃一切陪他浪迹天涯的知心人。”荣宵笑了笑,“我还是想再等等,等朝局稳定了,继承人定下来了,我,就再去找愿意陪我的那个人。”/p

“臣相信,殿下会等到那个人的。”/p

“谨修不要光说我,你也老大不小了,现在也该上心上心自己的终身大事了。”/p

我等不到了。王谨修动了动嘴唇,开口只是说,“臣的未婚妻与臣走失,臣,不想辜负她。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p

荣宵有些惊讶,但还是没有继续追问,不想触及别人的伤心事。打算回去再问问其他人,有没有人知道王谨修何时定了亲,瞒得到真是好。/p

看着荣宵骑着马渐渐远去返都,王谨修有些怅惘,一别经年,不知何日能再返乡。现在他只能相信背后的所有人,相信我们会更好。/p

他转身走回城内,现在城中的大多百姓还是景国子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决心有毅力,或是有办法举家搬迁,远离战火的,更多的是无奈地亲眼看着自己丧失国籍的百姓。当初易谦德领军打回来的时候,他们对于自己的家乡能够收复万分开心,夹道欢迎景国军队。王谨修看着路上的百姓在军人士兵的帮助下,正在忙碌地去收拾整理杂乱的大街与商户,十分感慨。/p

这些年,他走遍四方,看过无数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越来越怀疑自己所参读的家国理念。主战场在景国国内,凉国虽然遣派大军,但是国内影响应该不似这战场国如此之大。国家于人民为何意,在这种因为国家之争而使人民受苦之举,是否正确?/p

他知道后方有无数为国操劳的大臣日夜难眠地分析对策;战场上的将军数日连铠甲都不退,和衣而眠;无数文官在安置灾民,抽调国库;三皇子荣宵也曾走遍每一个战乱的角落襄助流民,却从来没有人说我们放弃。/p

他虽不再领军,却也曾参军在军营中待过数载。这些将鲜血洒在战场上,勇往向前地用性命保护自己的国家和身后的百姓的军人不能回答他的问题,没有人心中有疑问为何要保护国家,为何要抛头颅洒热血守护脚下的土地,因为他们是军人,他们的背后就是他们爱的人,他们不能后退。一些人战死了,很快就又有一心报国的将士涌了上来,不死不休。/p

他在城破后的无家之人中游荡,无数人都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要随着军队后撤,不愿意受降做凉国之民,即使流离失所,他们依旧坚信有一天可以重归故土。后方的人民也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为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