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明天启帝>第134章 劝降

今天的天气还不错,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洒落在大地上,透露出懒洋洋的气息。按照往年的生活经验,此时的京师本应该男女老幼携手出城踏春,一副盎然生机的景象。不过现在的京师却透露着一阵阵肃然杀机,经过了几天的准备后,皇太极已经将目光望向了这座200多年的大明首都。/p

一身明黄色铠甲的皇太极在众将的拥簇下伫立在大军之中,神情中透露着无限的骄傲神色,当然皇太极也有骄傲的资本。/p

自打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起兵以来,虽说攻城略地,建立起了大金国,但何时带过兵打到大明的首都。如今自己陈兵于城下,如此巨大的胜利整个大金国有谁可以与自己相比。/p

“大汗,末将愿意替大汗先下明狗一城”。/p

恩和巴图看着不远处集结起来的数万明军,似乎如同草芥一般,挥手便可取下。/p

“先不急,我听说对面的明军统领乃是孙承宗,此人乃是身经沙场的老将,熟知排兵布阵。先汗便是死在此人所经营的宁锦防线之上,此人我要先会上一会”。/p

皇太极制止了跃跃欲试的恩和巴图,反倒是极力的夸奖孙承宗,丝毫不在意对方乃是自己的敌人。/p

说完,便骑马在几名亲兵的护送下来到大军之前。/p

“对面的明军听着,我家大汗听说孙都师竟然也在军中,特来拜会一二”。/p

几名亲兵在皇太极的示意下,一同向着对面的明军大声喊道。/p

孙传宗作为此次大军的实际统领,自然也在军中。对于皇太极几名亲兵的叫喊,自然也能够听得到。/p

“恩师,皇太极此人狡诈无比,万万不可前往”。/p

袁崇焕作为孙承宗的徒弟,又在辽东多年,对于皇太极辞职的心智,自然是熟悉万分,不由得开口劝道。/p

“帝师相互重任,万万不可有所损失”。/p

郭允厚也在一旁劝道。/p

“无妨,皇太极此人也算是光明磊落,不会在两军阵前做如此下作之事。更何况本官也想听一听他到底能说出什么话来”。/p

孙承宗一脸笑意的安抚众人。/p

“满贵将军,就由你亲自护佑帝师”。/p

袁崇焕见到自己的老师已经决定便不再开口,转而吩咐满贵,陪护在孙承宗左右,防止突发情况。/p

“末将领命”。/p

满贵也是抱拳行礼后,抽出放置在腰后的一把大刀,树立在自己的胸前,骑着马紧跟在孙承宗身后。/p

“赵将军,你率3000辽东骑兵做好策应准备”。/p

“末将领命”。/p

虽说有满桂在一旁护送,但是袁崇焕心里还有些担心,转而吩咐赵率教率领骑兵在一旁做好突发情况。/p

袁崇焕这般吩咐手下将领,按理说是有些越级了。毕竟在明面上就算是孙承宗也要听从郭允厚的安排。/p

不过郭允厚也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户部尚书,对于行军打仗一事根本就是一窍不通,倒不如让袁崇焕先行安排,更何况安排了也只是自己手底下的人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尤其是袁崇焕的身份,乃是孙承宗的作为地址,关心自己老师乃是天经地义。/p

袁崇焕的这般随意安排,虽说得到了郭允厚的允许,但是还能够看出来袁崇焕的政治思想有些不过关,再怎么得到上级的黯然允许,至少也要在表面上请示一下。这可能也是历史上袁崇焕为何会遭到千刀万剐的根本原因吧。/p

“孙大人,自打辽东一别,我等可有数年未见了,没想到孙大人身体依然硬朗啊”。/p

皇太极看着走出大军之中的孙承宗轻声地说道,随后几名亲兵的大声的喊着皇太极所说的话。/p

“没想到你皇太极竟然还如此关心我这把老骨头,确实让我有些意外啊。如你所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吃上几顿饭,还能上阵杀敌”。/p

皇太极看着对面一脸笑呵呵的孙承宗,心中恨的直咬牙,但还不能表现出来。/p

“还能上阵杀敌,不就是杀我吗”。/p

“孙大人,我有一言请听”。/p

说到这里,皇太极整理了一下衣冠,抱拳向孙承宗行礼。/p

“孙大人之名,我大金国无不知晓,纵观整个明国,为孙大人最为本汗器重。如果孙大人愿意归顺我大金国,必然以王侯之礼待之”。/p

孙承宗本以为皇太极能说什么,没想到竟然是想要拉拢自己,甚至许下王侯的大礼,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p

“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竟然能得到皇太极你如此看重,倒也是我的一番幸事”。/p

中国人比较委婉,都喜欢把好话说在前面,这不孙承宗也不例外。/p

“只不过你后金民不过百万兵不过数万,这样的王侯,我觉得简直就如同一个笑话一样”。/p

孙成中的话皇太极听出来了,这绝对是指着自己的鼻子骂自己。/p

想一想自己是什么,那可是大金国的皇帝,自己许下的承诺,到了孙承宗这里,反倒是成了一个跳梁小丑。此时的皇太极恨不得转身就走,率领大军斩下孙承宗的头颅。/p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道。/p

自打万历以来,朝堂之上党争猖獗,天下纷争,但是皇帝却在朝堂之上自娱自乐,不顾天下苍生。以至于官逼民反………”。/p

皇太极在这里继续泽泽说个不停,至于传唤的几名亲兵,则是一脸的仰慕之情。/p

“听听


状态提示:第134章 劝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