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振兴东汉>第十三章 并州事态

崔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这个刘备很看好你陈元龙,二则是我崔博和刘备关系很好。/p

你陈登敬重刘备,那我这种能和刘备交朋友的人,又岂是泛泛之辈?/p

陈登重新打量了眼前崔博,就是这个男子…八尺的身高,平平无奇的长相,胡子还没有蓄起来,怎么看怎么就不靠谱呢?/p

“敢问使君尊名姓!”陈登记着刚才崔博做了自我介绍的,但是转眼他又给忘了。/p

这个刺史新上任,他也得到过消息,但是名姓啥的、他还真没注意过…反正就不是他敬重的那几个人里面的。/p

崔博满头黑线,敢情刚才做的自我介绍算是白做了:“安平国人,崔博是我!”/p

啧…这个名字是有那么一点儿耳熟啊,陈登好像是在哪儿听过一般。/p

“得无安平崔千字?”陈登疑惑地问道。/p

崔千字,这他喵的算是什么称谓?难不成爷作了个千字文,就被人冠上了‘千字’之称?/p

行吧,能让人以这个形式记住,也无不可啊!/p

“谬称…谬称!”崔博谦虚地摆了摆手。/p

紧接着陈登又将崔博请入了县府,二人对政事又谈了许多。/p

不得不说,这个陈登是真的很有理民的干才,他在东阳县搞得这一套,确实是值得很多县、国学习的。/p

促膝长谈,互多称赞,陈登亦是觉着崔博才高,不及弱冠之年,便不愧这刺史之名号。/p

“此番行巡后,我必上呈天听,以光足下之政…”崔博临行前拉着陈登的手道。/p

“此为生民计,登谢过使君。”陈登满脸谢意称。/p

陈登还真是有傲骨啊,这自信崔博估摸着是天生的,崔博言要发扬他在东阳的政令,陈登反手就跟崔博说:我觉得我做得挺好的,你这么做也挺好的,那我谢谢你。/p

这要搁传统的士大夫,那自是不喜欢陈登的,只因其自信而显得有些豪气,因周围人多是泛泛之辈,而显得自矜,不入凡俗之流。/p

说真的,崔博要是不知道这个陈登的话,估计刚一见面,就给这个人在心里打死了。/p

“走啦!再过几十里就到下邳国了…”/p

……/p

出了东阳,便至盱台,这是至了下邳国。/p

下邳国治所在下邳,崔博曾一度以为下邳是徐州的州治,也许是因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了吧。/p

原本历史上,这地儿也确实发生了许多事件。/p

走到盱台,崔博并没有入县府,只因路上能观一县之政,崔博又无太多时间去纠缠、调查,何况…监察县治,也不是崔博的职责。/p

这些事儿,自是有国相去管。/p

可以说出了广陵之后,崔博都将用这个模式去巡行,前二十多日,该熟悉的流程也都熟悉了,接下来会得心应手不少。/p

一路上遇到的问题,崔博直接就记录在册,既然各县令、长不管,那崔博就上报给其长官去管,别说不想管或者走了亲戚关系或是贪污受贿,只要拿官位说话,那些东西都不值一提。/p

虽说是中央集权统治,但是现在汉庭对于天底下的郡县控制实在是不够,只要上面不查,下面就敢无法无天…/p

这就是崔博所来徐州的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p

集权是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生命基础,而集权之不无道理正在于此每个国家必然要力求实现集权,每个国家,从专制君主政体起到共和政体止,都是集权的,没有一个国家不要集权!/p

没有大汉,没有雒阳的汉庭,那便是群龙无首,国家没有政府,民众没有权利和义务,也就没有军队去保护民众,更没有法律去保证社会秩序…/p

军阀混战,国家名存实亡,权利便是被分散了,它由中央转移到了地方,各地民众为各军阀生产、战争…/p

几千年的历史了,崔博对这门子也专门地思考过。/p

中国封建王朝制度确实遭人诟病,但也无法否认他对中华文明的推动,中华民族正是这般诞生,政治形态从稚嫩走向成熟!/p

步子根本无法跨太大啊…以前的制度早已深入人心,又怎是一人一代所能完成的呢?/p

从崔博始到此世之时,就已经知道了,要从根儿上改变的话,这需要数代乃至十数代、数十代才能完成。/p

而崔博能做的,只是种下无数颗种子,然后就静躺在时间的长河中、看它生根发芽…/p

……/p

而在另一边,并州部。/p

朱?所率的万余大军,正与冀州的袁绍军对峙着…/p

虽然其一路急行军,经长途跋涉,大半个月至了太原,但是袁绍军是已经占领了那上党的沾县、襄垣;太原的虑虒县、阳曲;雁门的卤城…/p

情况可谓是极不利的,因为袁绍已经越过了险要的太行山,在并州站稳了脚步。朱?据着太行而守的想法破灭了,现在还处于两军对峙的势态。/p

为了避免袁绍军深入并州腹地,朱?只得分兵到各县,协助守城之余,再伺机反攻…/p

这次也与之前对南匈奴的战争不一样了,也与平黄巾时不太一样…袁绍军的进攻显得颇有章法,所占之县,几乎都是首尾相连的,从位置上来看,正像是对并州州治晋阳的一个包围网。/p

若是遇到溃败也好收,只需聚作一团,便能重振旗鼓。/p

这让朱?感到棘手,本来他的年岁也大了,行事也稳妥,值现在这个情形,他是不敢轻举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并州事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