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振兴东汉>第一百一十三章 荀彧出仕

这时代的道德要求是儒学主导的,要求规范还是要与君子看齐。/p

但是崔博背后说袁绍的坏话,自然是算不得君子所为。崔博的表面行为当然也是朝着君子看齐的,但是实际上,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君子。/p

可能是一时情急,崔博就说了一大串袁绍的“坏话”,好吧…事实上崔博就是给袁绍的所作所为说出来罢了。/p

郭嘉是袁绍的粉丝,但其为人率性、不太尊礼法,崔博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但是这荀彧不一样,他可谓是一个真·君子。/p

待到荀彧问出那句话的时候,崔博就觉得——好像有点不妙了…/p

荀、郭二人能引为同道,可能就是他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譬如:就目前看来,他俩对那袁绍都颇为好感。/p

“此博亲眼所见。”/p

崔博有没有说谎呢,当然是没有的,这些话大部分是事实,少部分是他猜测的。/p

有板有眼振振有词,他这一说他是亲眼得见的,诶…那可信度就很高了!/p

就看着荀彧在那儿苦苦皱眉思索呢,崔博趁机就换了个话题——“荀君可想过入仕么?”/p

汉代入仕的途径就那么几个,说真的,荀彧若是想入仕是极简单的,阴修那是肯定愿意给举孝廉的名额给他的,公卿也会愿意去征辟他,比如…这刘备就愿意啊!/p

好吧,其实还是崔博让的…/p

崔博从袖中掏出一张缣帛来,然后起身送到了荀彧面前。/p

没错,就是崔博让刘备写得征辟书!/p

“我与那卫将军刘备乃是故交,此来颍川公干之时,他特让我带个话来,咸可见于此书。”/p

其实他带着来的那十几份征辟书,都是一个模板写出来的,也就名儿不一样了,剩下都是一毛一样的客套话。/p

“承蒙卫将军之厚爱…”荀彧先是往西北方向拱了拱手,然后对崔博说道,“还请崔议郎给彧待句话,我才疏学浅,恐难当重任。”/p

好吧,崔博无奈点了点头,他不知道荀彧是真的不想入仕耶…还是压根就看不上刘备?/p

博非彧,安知彧之想法?/p

接下来就陷入了无尽的沉默之中,荀彧可能是想着拒绝征辟之后有点不好意思,崔博就想着如何转换话题。/p

面对着荀彧,这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崔博想通过问对的方法来了解荀彧的才能,但又不知道从何问起。/p

说白了崔博若不是后世来者,只能算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平庸人,而荀彧则不然,其本就应是这时代最闪耀的星辰。/p

如今历史已经偏离轨迹了,崔博作为后世来者的优势减少了很多,比如这未来走势如何,他是真的看不出来,所以想让这荀彧说说他的看法的。/p

忽然崔博做了叹息状,口称:“皇皇炎汉,历桓、灵之二帝,亲小人、远贤臣,此汉之倾颓所在;/p

北地屡遭鲜卑寇边之苦,西凉常披羌酋逆反之难;/p

又经黄巾之造逆,遭董牛之霍乱,如今却还有那袁本初、北匈奴…/p

我大汉…何日能再复兴?谁又可振兴呐?”/p

对于桓、灵二帝的批评,崔博是从来不忌惮的,因为大家也是这么说的。/p

小人说的是宦官、贤臣指的是士人。/p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桓、灵二帝做的,其实没那么恶…/p

东汉自光武帝以来,制度就已经定下了,世家会想方设法的夺天子的权。/p

遍观东汉帝王,不是重用外戚,就是亲近阉党,反观那留有清名的名士们,哪怕是任了高官,也是那种无实权的。当然也有例外,就似胡广那种圆滑的。/p

但是…他们是真的远离了有些有才能的贤臣,就拿个活生生的栗子来说——卢植。/p

崔博的老师曾再光和元年上陈八事:一为让州郡用良;二为宽赦被禁锢的党人;三为安葬宋皇后的亲眷;四为优待王侯之家,以防变乱;五为征召像郑玄这种有才有德之人;六为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核;七为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八为建议刘宏不再私蓄财产。/p

啧啧…你看看,这八个建议,大部分是有实际意义的提议,剩下的也都是为了朝廷、天子的名声着想的,结果那刘宏愣是不听。/p

这能怎么办呢?批评就完事了奥!/p

桓灵二帝不作为,这几乎是士人们公认的,崔博说这话,正是想勾起那荀彧的认同感。/p

荀彧问道:“至尊尚在冲龄,以崔议郎之见,上有贤明之姿否?”/p

部分士人想要从皇权中瓜分一部分出来,恨不得天子越傻、越弱越好,而有一部分士人,还是想着天子贤明的。/p

当然他们理解的贤明,与劳苦百姓们想到的不同~/p

崔博摇了摇头称:“未可知也。”/p

实际上他确实不知道,在原本历史上,这刘协当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政务什么的完全与他无关,既然没涉及到,那么崔博就无法客观、公正的去评价刘协。/p

现在呢,刘协年纪太小,远没有亲政的能力,所以崔博还是没办法去评价刘协。/p

刘协聪敏是没问题,但是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p

“局势稍稍稳定下来,四方之事却忽如水火,朝廷实困弱也!”/p

这句话倒是真的,其实若只是袁绍和北匈奴,还不足以动摇炎刘,但是…若是历史再向原本的历史发展呢?那袁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 荀彧出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