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星命>第368章 丶称帝

。。。/p

“主公,不可啊,此时做出如此举动,就是天怒人怨,天下各路诸侯,定会群起而攻。”/p

在寿春,此时的大殿中却不是很平静,袁术端坐在椅子上,抱着玉玺,一脸的痴迷,仿佛这就是他的命根子一样。/p

“有何不可,这天下,除了了袁家还有哪一家能有如此实力吗?”/p

袁术根本不理会他手下的臣子,在拿到玉玺的时候,称帝的念头就不可抑制的生了出来,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p

袁术觉得是时候了,他们老袁家还是很强的,既然拿到了玉玺,就是天命啊。/p

如果不顺天命,岂不是逆天而为,这样不好。/p

所以,袁术早就悄悄摸摸的准备称帝了,龙袍什么的,早就准备好了。/p

“主公,唉。”/p

那臣子想再说两句,还是停住了,他人言微轻,作为一个不是很重要的臣子,其实完全没有多大的话语权,一脸懊恼的摇了摇头,然后不言语了。/p

其实袁术心里想得没错,袁家的确有很多雄厚的资本,看到这些雄厚的资本,他不称帝才真有问题,况且还有手下小人的劝解,毕竟如果袁术称了帝,他们也是开国元勋。/p

“主公,这是良机啊,天下第一个帝王,大汉早就名存实亡了,您将会开启新的时代。”/p

一个大臣谄媚的说道,脸上是对权利的渴望,为了得到名利而不惜一切的嘴脸,偏偏,袁术很喜欢听。可以说处在袁术的位置的时候,很难抵挡住这份诱惑的,也是会走上这条道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一点是袁术这个人的家室显赫,要知道那个时候一个平民想要走上至高的权力,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的那些割据势力,都是属于大家族的弟子,刘表或者刘璋就不说了,人家是皇亲宗室,而像曹操也是高官后代,袁家兄弟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袁术这个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是他的信心来源。第二点就是仅仅有信心,还是不够的,没有实力做保证,这一点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袁术的实力在这时看来虽说不是天下最大,但是也算兵精将广,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关东的这些军队解散之后,袁术的军队也就直接奔向了东南方向,并且直接拿下了扬州地区,这个时候江东也是在他的掌控之下了,而这个实力在当时已经是最大的一个了。而且还有盟友,也就是占据江东的孙策了,两个人的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这让他的实力在当时这就是最强盛的存在了。/p

袁术和孙策的联盟也是周瑜一手操作,孙策还是太稚嫩了,虽然有很多人来投奔,谋士,武将,应有尽有,但是他还是没有足够大得势力,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而袁术,无疑是最好的人选。/p

第三点就是袁术手下文臣武将是很多的,当然太出名的没有太多,但是都不是平庸之辈,像文成中间是有着袁涣、杨弘和阎象这些人的,而武将中出名的也就是纪灵了,其他的像杨奉、李丰和张勋等等,都是能够给他不断开拓疆域的人才了。/p

第四点当时国内的形势对他最有利,他的最重要的对手,也就是曹操和袁绍,都被刘毅给收拾了,打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啊,这个时候情况都是很糟糕的,你说袁术能不激动吗?曹操这个时候也就刚刚去长安,本身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而袁绍这个时候也是直接刘毅干掉了,他这时候不称帝,还等什么时候。/p

当然,有的人会说,袁术是不是傻,刘毅能打败曹操,打败袁绍,那不是也能灭掉他吗。/p

其实袁术是非常自信的,曹操和袁绍两个人的确听起来名气很大,但是在这个时候,还真没有袁术的势力强,一个是发展的时间不多,袁术作为袁家的嫡系,得到的资源那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袁术此时比袁绍曹操强不少,也不怕刘毅他们。/p

第五点就是传国玉玺的到来,这个可是象征着皇权的,这自然让他认为天命是在他这里的,所以综合以上这些情况,袁术自然是有着底气去这么做的,如果他要是真的不去这么做的话,都是有些对不起自己掌控的这些实力了。/p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因为这是天下诸侯共同的默契,这时候大家都在打打杀杀,谁赢谁输还不知道呢,称帝,你是想找死吗?/p

当然,在结果不知道的时候,谁也不能说这是一叶障目,利令智昏,到底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决策,还是英明神武,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一切都要等结果出来。/p

成王败寇,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p

袁术的消息很快就散播了出去,得到消息的诸侯反应不一,他们心里都明白,什么事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做皇帝。/p

尤其是曹操,更是大骂蠢货袁术,因为得了孙坚质押的玉玺,就如俗话讲的,开始头脑膨胀,发起高烧来了,蠢人之所以蠢,就在于他不觉得自己蠢。/p

但是,袁术不这样认为啊,糊涂加上野心的驱使,就在淮南建立袁记小朝廷了。称帝建号,立子封妃,龙车凤辇,祀南北郊,那些拙劣的表演,令人作呕,也招天下人恨。/p

他的部下劝他不要僭称帝号,但袁术一心想当皇帝,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已经失去最后一点自知之明。这也是


状态提示:第368章 丶称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