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重生始于1990>第375章 高小松

清华才子高小松是个奇葩!/p

1988年高小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他在校外和来自各个高校的蒋涛、戴涛、赵伟、老狼等人组建“青铜器乐队”。/p

暑假他和老狼收到海南岛一家歌厅的邀请前去驻唱,返回时因路费不足,高晓松辗转来到当时厦门大学的“校中村”东边社暂住了大半年时间,写出了包括《同桌的你》《麦克》《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无悔》等传唱度极高的校园民谣。/p

1991年大三那年,高小松突然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加上那时出现高校学子退学热潮,他决定从清华退学。/p

从清华大学退学后,进入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p

1992年投考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不信落榜。/p

在1992年到1994年之间,他从事过很多行业,真正让他在国内扬名的是在1994年。/p

大地唱片的总裁黄小茂和当时国内的知名歌手沈庆找到了他,说要为他量身定做一张校园民谣专辑,他答应了,专辑推出大卖,多首校园民谣红遍全国。/p

高小松也由此正是进入音乐圈。/p

这两年发展不错,他脑子里又多了些想法,和好友宋柯交流后,想自己成立一个音乐公司,两人名字都想好了,叫“太和麦田!”/p

苏伟那首《浪子回头》在学校传唱度极高,那天晚会上背着吉他的小学弟在苏伟演唱时,把旋律都记在了脑子里。/p

经常周末的时候在校园里树林边上弹唱。/p

耳濡目染,很多人听着听着就会了。/p

时不时,嘴里不受控制就会哼两句:“烟一支一支地抽,酒一杯一杯地喝……”/p

小学弟被邀请去航州市广播电台录音,这首歌由此传播开来。/p

传到了高小松的耳朵里,他看着歌词,被惊吓到了,无法想象这是从大学里传出来的歌曲。/p

他还在歌唱青春的美好、遗憾,这首歌已经开始感悟人生了。/p

高小松对写词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迫切想见见原作者,如果有可能看到原作者的才华,他想签下他,作为“太和麦田”签下的第一个校园歌手。/p

这个年代,青春市场很疯狂的,想当初,他也被多少女大学生当作了梦中情人。/p

通过打听得知,这首歌从浙大传唱出来,倒是令他没想到,最近浙大在这方面冒头儿的人才太少了,即便有,也没有什么名气。/p

高小松拿着抄写的词来到航州,马不停蹄的赶往浙大。/p

“同学,你听过这首歌吗?”/p

在校门口随便拉着一位学生问道。/p

学生看了一眼,有几个字很熟悉,道:“听过,每周周末在球场旁边那个小树林前,有个大一的新生在那里弹唱!”/p

“谢谢了!”/p

高小松欣喜,找对人了。/p

周末这天,他走进校园,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脑子里冒了很多新鲜的词汇出来,每次走进校园都会有不同的感觉。/p

找保安问了路,朝球场走去。/p

慢慢有歌声传入了他的耳朵。/p

这个声音很不错,青涩!/p

靠拢去,一个清秀的小男生抱着吉他坐在草地上靠着大树弹唱。/p

围着一群男女同学摇着头,拍手打着节奏,认真欣赏。/p

此时弹唱的正是他为老狼写的歌——《恋恋风尘》,获得了今年金曲奖最佳录音奖。/p

恩?/p

高小松发现了瑕疵,道:“同学,进副歌的调不对!”/p

同学们回头看着他,有些熟悉。/p

小学弟是他的忠实粉丝,很激动,放下吉他,起身问道:“你是高小松老师吗?”/p

高小松点了点头。/p

小学弟紧张得不知该说什么了,不停的摸着自己的脖子,满脸笑意。/p

一听是高小松,听歌的同学全部站了起来,场面有些疯狂,纷纷要让他签名。/p

高小松道:“一会儿给你们签名!”/p

他走过去拿起吉他,耐心的指导小学弟说,“副歌应该是这个调……”/p

果然感觉不同了。/p

同学们跟着他唱了起来。/p

“感谢老师指导,小松老师,你怎么会来我们浙大?”/p

小学弟的问题是在场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p

高小松道:“我来找一个人,”他面相小学弟,“《浪子回头》你是唱的吗?”/p

小学弟点了一下头,“前不久航州市广播电台叫我去录了音!”/p

高小松道:“你能在这里唱一遍吗?”/p

能在偶像面前唱歌,他很高兴,他也希望得到偶像的点评。/p

小学弟认真唱了起来。/p

高小松以音乐人的身份来听,和他听到的录音一样,很平,他认为这首歌词不能这样来演艺,没有唱出那种对社会的无奈,那种内心的挣扎,以及挣扎过后的无所谓。/p

眼前的小男生唱出来的味道符合他青涩的长相。/p

但是没有味道,没有特别丰富的社会经历是唱不出来那种味道的。/p

小学弟用期盼的目光盯着高小松,“小松老师,我唱的怎么样?”/p

高小松实话实说,“声音很好听,你适合唱青春甜美的歌曲,《浪子回头》这首歌不适合你,它需要的感情太强烈了!”/p

小学弟虽然有些失望,但他明白高小松嘴里说的那种感觉,或许只有苏伟会长才能唱出来。/p

小学弟诚实的说


状态提示:第375章 高小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