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无道微微一笑,他就知道,秦帝一定会采纳他的意见,不管是科举,还是办学,对大秦帝国而言,百利而无一害。/p

“太子也太妖孽了,执政水平完全不弱于修炼天赋!”/p

众多大臣暗自惊叹,就连李思等官场不倒翁,也佩服的五体投地,起码他们制定不出如此完善的制度。/p

科举!/p

办学!/p

可以想象,大秦百姓受益后,对于提出这两项制度的秦无道,必定感恩戴德,万分拥戴,立誓追随。/p

到那时,民心所向,秦无道的储君之位,将稳如泰山。/p

“传令,半月之后,大秦举行首场科举制考试,朕亲自出题,凡大秦学子,皆可参与考试,路途产生的费用,由朝廷报销!”/p

“传令,地方兴办学院,由朝廷拨款,朕要在一年内,看到成效......”/p

“以上两项制度,乃大秦根本国策,谁要是敢怠慢,玩忽职守,杀无赦!”/p

秦帝一锤定音,杀气腾腾的说道。/p

“陛下圣明!”/p

圣旨下达,文武百官不管是赞同也好,不赞同也罢,都尊敬行礼,可是心里面,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愁。/p

朝会结束后,两道圣旨从宫中传出,当天下午,就传遍帝京城地界,在短短三天内,所有大秦子民就全部知道。/p

看到圣旨内容后,天下震惊。/p

“无论出生,只要是大秦子民,就可以参加科举制考试,成绩优异者,可步入仕途!”/p

一名落魄书生,死死的盯着圣旨,眼中有泪花闪烁,身体都激动的颤抖。/p

他太高兴了!/p

二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有出头的机会。/p

“太好了,有了科举制,我这书就没有白读!”/p

“陛下仁慈,心疼我们这些寒门子弟,就连路途产生的费用,都可以找朝廷报销!”/p

“从今天起,我一定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豪夺状元......”/p

无数寒门学子聚集在一起,激动不已,对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即便这次落榜,他们来年还有机会。/p

“你们可知道,科举制是谁提出来的吗?”/p

一名富商之子,看完圣旨的内容,故作高深的问道。/p

“还请告知!”/p

众多学子对视一眼,尊敬作揖,急忙询问道。/p

“是太子殿下!”/p

富商之子面露崇拜的说道:“我父亲的姨夫的太爷爷在朝廷为官,太子殿下首次参加朝会,提出两条石破天惊的制度,折服百官,秦帝欣然应允!”/p

“从今天起,我这条命就是太子殿下的了!”/p

众多学子纷纷说道,对秦无道充满感激,老秦人重情重义,滴水之恩,都以涌泉相报,更何况这巨大的恩情?/p

科举制对他们来说,有着再造之恩!/p

“半个月后,首次科举考试开始,我一定要金榜有名!”/p

上郡,一个小村庄外,站着一名身体消瘦,穿着补丁衣服的少年,他看着圣旨内容,明亮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精光。/p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的身上,会散发与常人不一样的气息。/p

这名少年便是如此。/p

他一身破衣,遮不住灵魂的高雅。/p

他普通的外貌下,有着坦荡浩然之气。/p

他瘦如柴骨的身躯,有着坚毅不屈的意志。/p

这个少年,名叫范文正!/p

……/p

除了学子高兴外,还有一群人更加激动,那就是天下父母。/p

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p

普通的寒门,想要在残酷的修炼世界中,把后代培育成龙凤,实在是太难了,他们只是普通的白丁,没有修为,没有资源,什么都没有。/p

但是今天,他们等到了一个机会。/p

“朝廷开办学府,传授文武大道,凡年满六岁的孩童,可以进入学院免费学****圣明,太子圣明啊......”/p

无数父母跪在圣旨下,不断叩首,感激之情无以言表。/p

“走,我们去给孩子买些学院用品!”/p

一名妇人拉着边上的丈夫,急忙朝城里走去,平常抠门的她,头一次对买东西这般积极。/p

“急什么?不是还有一年吗?”/p

丈夫无奈的说道,却没有停下来,任由妇人拉着,消失在村门口。/p

“我们也去买东西吧,别到时候卖完了,可不能苦了孩子!”/p

村中其余人见此,都觉得干农活不香了,回家拿钱的拿钱,换衣服的换衣服,热闹的场面,堪比过年。/p

天下父母心,都是如此!/p

....../p

“陛下,科举制和办学院,都得到百姓支持,许多百姓家里,都在给陛下和殿下建生祠,日夜供奉!”/p

御书房内,秦帝正对着一张白纸,苦思冥想,这样的状态,他已经持续三日了。/p

一名黑袍人悄无声息的走进来,身上刺着血色蜘蛛,单膝跪地,用嘶哑的声音汇报道。/p

罗网!/p

大秦帝国的情报机构,只对秦帝一人负责,遍布周围数个道域,成员实力强大,修为都在洞天境之上。/p

“建生祠?”/p

秦帝一愣,露出一丝苦笑,他击败六国六宗,统一东古域,都没有人给他建生祠,没想到颁布两项制度,却让许多百姓给他建生祠。/p

不过对于这些虚名,他也没在意,挥了挥手,就准备让黑袍人退下。/p

“陛下,还有一件事……”/p


状态提示:第39章 天下震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