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科幻未来>诸天武命>第一千零五章 超然

眼下的大乾,正处于天灾不断的恶劣环境里苦苦挣扎。/p

不是旱灾就是水灾,要么就是蝗灾和雪灾,地龙翻身也逐渐变得寻常。/p

每一次,都会导致地方损失惨重,百姓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都遭遇了相当严重的破坏。/p

在这个过程中,朝廷和官府还算给力,并没有坐视灾情蔓延不管不顾。/p

可问题是,朝廷自身的能量有限,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p

然后,不少地方就出现了王朝中后期,才会出现的大肆土地兼并一幕。/p

按说,出现这样的状况,肯定会引发地区局势,甚至天下局势动荡不安,甚至出现义军揭竿而起。/p

可偏偏,大乾境内流民倒是不少,可义军却是一支都无。/p

但凡天灾情况稍稍缓解,不仅各地局势迅速恢复,就是流民数量也是迅速减少。/p

有些受灾严重的地域,当地百姓继续留下坚守的十不存一,可依旧没有闹出什么乱子。/p

被波及的繁华城镇但凡不是彻底损毁,用不着很长时间就能恢复部分繁华喧嚣场景。/p

这样的场景着实有些诡异,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着。/p

使得朝廷和地方官府的秩序,经受一次次创击,却依旧还能维持下去,不给野心家丝毫可趁之机。/p

真的,若不是朝廷每年的收入,都还能稳定在每年两千万两到三千两万之间,单单以地方民生而论,大乾已经到了晚年,出现了积重难返的迹象。/p

事实上,尼玛的大乾才刚刚从承平百年的太平光景,进入天灾人祸不断的状况。/p

底蕴还是很强悍的,不然官府衙门体系早就维持不下去了。/p

这一切,自然得益于开国勋贵集团,开启的外海探索之风。/p

北方地域的大部分流民,都被开国勋贵集团收拢,然后培训一段时间直接坐船送往外海地域。/p

要是放在寻常时候,单单他们大肆收拢流民,并且进行简单的组织培训,估计就会引起当今和朝堂的特别警惕。/p

尼玛的,无缘无故你丫收拢这么多流民,还将他们组织起来训练想要干什么,造反么?/p

可是现在,当今和朝廷差不多已经熟视无睹了。/p

他们自然知晓原因,外海需要大量流民填充。/p

而前往外海地域发展的流民,必须经过简单的组织训练,拥有一定的防御手段。/p

这些年,通过开国勋贵集团的手,前往外海发展的流民,数量已经超过百万。/p

整个北方有多少百姓?/p

受到天灾人祸影响的百姓数量,肯定不下于数百万,可能超过千万之数。/p

但在地方官府体系还能维持,朝廷也算是管事的当下,但凡家里有些底子的灾民百姓,都不会轻易离开家乡。/p

古语有云人离乡贱,可不是说着玩的。/p

真正的流民规模,也就一两百万左右。/p

开国勋贵集团一口气就招揽了上百万,其余流民自然就好安置一些,北方的生产秩序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还是能够继续运转下去的。/p

尤其是,京城宁府女学编攥出版的《农田水利》一书传播越广,地方豪强地主对抗天灾的能力就越强。/p

受到特殊气候影响,粮食减产是必然的,天灾人祸之下,百姓出现重大伤亡也是可以预见的。/p

但情况,还处于可以控制的状态!/p

开国勋贵集团不仅招揽流民出海,他们还是北方最有实力的利益集团之一。/p

晋省的煤矿,直隶地域的大部分良田,好几家有实力通商天下的大商号,还有遍布北方众多城镇的商铺和工坊,能够吸纳的劳动力也是一个惊人数字。/p

加上朝廷的以工代赈一直都在维持,这才叫北方地域情况一直比较稳定。/p

粮食减产严重不假,可消耗粮食的人口也在迅速锐减。/p

特别是从海洋捕捞所获越来越多,弥补了不少主粮减产带来的缺失。/p

只要朝廷和当今,不是特别针对开国勋贵集团,便还能留有余力处理糟糕的局面。/p

真正要遏制的,应该是各地趁着天灾人祸,越发猖獗的土地兼并一事,和实力迅速膨胀的地方豪强,或者说乡绅集团。/p

这些家伙,真要说起来可比开国勋贵集团都要难缠。/p

当今也是做了一些事情的,起码直隶地界情况还好,有开国勋贵集团和皇庄作为根基,彻底压制住了实力不强的地方乡绅势力。/p

可其余地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p

凡是开国勋贵集团势力不弱的地域,情况就稍稍好一些。/p

可若是开国勋贵集团,甚至皇庄势力都不怎么样的地域,就是官府衙门严令阻止,也阻挡不了地方乡绅的贪婪。/p

说起来也是好笑,开国勋贵集团在将注意力,大部分都投放到外海地域的时候,竟然成为了当今稳定地方局势,遏制土地兼并的压仓石和同盟。/p

当今反应过来的时候,上皇的身体不支直接挂去了。/p

为了叫这位走得风光,当今咬牙从内库拿出百万两银子,给上皇来了波风光大葬。/p

本来,按照红楼故事的脉络,接下来就是当今针对开国勋贵集团下狠手整顿的节奏。/p

只是,在这里并没有发生!/p

察觉到开国勋贵集团的重要作用,当今及时调整了策略。/p

不调整不行啊,文官集团的势力膨胀太快,就是当今都感觉心惊胆战。/p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五章 超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