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大学士这一派的规划里,迁移五十万边民到关外之后,以方浩的能耐,应该很快就能够在这五十万迁移过去的边民里面,拿出几万人,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出来。
这样方浩的实力就会扩大一倍,应该可以镇压住燕朔两州了。
而且他们还从池旭回馈过来的消息里,得知方浩有吞并幽云大草原的想法。
等到方浩将幽云大草原也给吞下去,实力就会得到更大的增加,燕州之北面对的也不再是异族的敌人,而是自己的军队。
那样就更加有借口将燕州节度使给撤掉——北方都已经不是敌人了,还在那里防守谁呢?
而且那个时候纵使铁默笙不愿意,想要举兵搞事情,方浩的镇北军就在他的大后方,谅他也搞不起事情来。
户部现在也已经落入到了王大学士那一派的手中,迁移人口的事情准备得很快,五十万边民的选择,也都是一些身体素质还行的人口,不会让方浩因为迁移过去的人口身体素质太差,而拖累了发展。
再后来,他们又收到了梅瑜以特使身份的上表,知道了方浩之所以在草原上百战百胜,以少克多,以弱胜强,是因为掌握了一件很恐怖的武器,叫做大炮。
那武器有摧山破城之力,隔着几里路远就能够打到敌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防御那武器的攻击。
这一份上书,让朝廷沸腾了起来。
不管是兵部还是户部,都激动万分。
如果自己掌握了这种武器的制造方法,让所有的军队都装备这样的武器,那还用怕什么异族入侵?
又需要怕什么刁民造反?
军队的数量也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因为武器更加厉害了,他们需要镇压的敌人又没有出现质的提升,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士兵了。
以前要一两百万士兵才能够保证这庞大国土的安全,可是有了那样可怕的武器,大概一二十万士兵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了。
省下的都是钱啊!
所以兵部当时就派了人过去,要去拉几门大炮过来,还要获得制造大炮的技术。
这件事情王大学士也是同意了的,他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方浩没有拒绝的理由。
当然,从派出去的人那边获得的消息是,方浩并没有拒绝,只不过因为那些大炮太过沉重,一门就有上万斤重,不容易拉过来。
朝廷当然也没有怀疑到别的。
那么厉害的武器,重量大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拉过来不容易,也没有什么,朝廷还下达了诏令,让沿途各州县都尽力协助兵部的人将那几门大炮拉过来。
大炮还在路上走,方浩要对幽云大草原动手的出师表就送过来了。
收到这个,朝廷知道方浩终于要向幽云大草原动手了,都非常的兴奋。
将幽云大草原给打下来,北方就已经没有了敌人,只有一个愿意归顺于尧国的沙鲁部落,也完全不是方浩的对手。
这一下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裁撤掉两大节度使,至少可以将他们三四十万的士兵名额裁撤到十万以内,也可以派地方官过去治理了。
尧国打仗需要耗费很大的成本,可是方浩打的那些仗,都没有动用尧国的国库,都是他自己解决的。
这样的战争,尧国就需要他多打几场。
甚至朝廷还有一种声音,就是北方没有战事之后,将方浩给调到尧国南部去。
北方三大草原在朝廷看来就已经是苦寒之地,再往北去那更加没有办法生存了,将三大草原给打下之后,就用不着再往北扩张,也用不着担心正北方有敌人打过来。
而在尧国的南方,还有大片的疆域不属于尧国。
那些地方在朝廷眼中属于瘴疠之地,当地的蛮夷都躲在深山之上,很难对付。
不是打不赢他们,而是打赢他们的成本太大了,收获却没有多大,所以朝廷一直都没有向更南方去扩张。
如果将方浩这个常胜将军调过去,说不定就可以将尧国的国土扩张到更南端。
反正方浩现在还年轻,还有几十年的仗好打。
对于这一次的战争,朝廷是相当支持的。
正统皇帝对此也非常的兴奋。
将幽云大草原也给打下来,那就是彻底的解决了戎突人的问题。
老皇帝在世的时候爆发了戎突人入侵的事情,给尧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而他以太子的身份监国之后,他手下的大将却将三大草原都给打下来,为这个国家开扩了数州之地。
这岂不就证明了他比老皇帝更有作为?
他甚至想着,等到幽云大草原被方浩给打下来之后,要不要将年号再给改一下,庆祝一下在自己的带领下,尧国又扩大了很大一片疆土。
他甚至想好了年号,就叫开元。
不过这个时候,朝廷已经开始有了一种担忧,那就是方浩的兵威太甚,军功又太高,打下了幽云大草原应该要怎样对待他。
虽然还没有得到方浩打下幽云大草原的消息,但是他们认为这只是迟早的事情。
没有一定的把握,方浩不会出兵。
哪怕是出兵,把握不大的话,也会拉着沙鲁一起行动。
他既然选择了出兵,而且是撇开沙鲁单独出兵,那就说明已经有了很大的把握。
王大学士这边已经开始商量,该怎样封赏打下幽云大草原之后的方浩。
已经升官为御史中丞的梅翰林,在和王大学士商量的时候,提出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