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穿越重生>唐朝地主爷>第十二章 文会(1)

第十二章文会(1)

坐了许久,小红端过来巧果吃,话题渐渐说到了文章诗词上面。一开始,张林业和杨成还插的上嘴,到后来,就只能听徐清和上官仪来来去去互相印证。

二人无趣,偷偷端了那盘巧果,跑出去和小红说话,在外头也欢乐。

聊着,上官仪忽然想起什么,笑着道:“凑巧,明日西湖有一个文会,徐兄作为文坛泰斗,不妨过去看看?”

徐清老脸微红,抄文成泰斗,也只有他了。

于是徐清开口道:“上官啊,我也只会一些诗词,不会什么文章啊?”

上官仪不由嗤笑一声,回到:“你以为余杭沧州相隔千里,我就读不到你写的东西了?哼,你的《劝农书》可谓造极之作,我早已熟记于心。”

“啊?这种东西你怎么弄到的?”徐清想起劝农书,不过就贴在了沧州城的布告牌上,也没到处拿去装.b啊。

上官仪不回答哪里找的书,只说:“你的《劝农书》读起来与其他文章读来都不同,十分简练,几乎可以说是不可增一字,也不可减一字,读来自然率真,又发人深省,这才是好文章。

“一天,《劝农书》用词平凡,我拿去读给农人听,竟然没人不懂。如此文采,又如此实用,徐大哥还谦虚什么?”

徐清默然,上官仪又道:

“可惜当今的文人都是不懂这等文章的妙处,只知道一味地崇繁崇古,那些文章仿佛如老人蹒跚而行一般,有什么意思?又算什么文采?”

上官仪口不歇气接着说道:

“刚才所说的文会,就是那一群无识之辈组织的,几番邀我去论文说诗,我都回绝了,若是徐大哥有空,且随我一并前去,看我是如何打这些人脸的。”

说起文会,徐清自来唐朝后,可谓见识了不少,要么就是不少文艺青年骗吃骗喝的场所,要么就是一些青年无病呻.吟,悲春伤秋。反正无聊的很,关键的是,东西摆在案上还不能吃,不然算作不雅,只能一起吹牛打屁。

那些所谓的文会,大多是无聊的人组织的,相互吹捧,彼此捧臭脚的,用此来扬名的。再要不,地方官用来笼络地方士子的幌子。

故而对于这种文会,徐清是丝毫没有兴趣,可上官仪如此说了,也不好推说不去。干笑几声,找个什么好理由回绝呢?

上官仪见徐清如此,便笑着道:“徐大哥有所不知,今日的文章不必写太长,昔日王右军赴兰亭修禊,一文而就,名流千古。”

徐清道:“原来是这样啊,兰亭序乃序跋,算小品文的范畴内,这文会是比试小品文吗?”

上官仪笑着道:“可以这么说,文试文章篇幅限一尺牍之内,我正好有一篇腹稿,是照大哥的文风写的。”

汉朝的诏书,都要写在一尺一寸的书版上,以尺一牍,所以也将短篇幅的文章,称为尺牍文章。上官仪说的尺牍就是这个意思。

篇幅短的文章,可以称尺牍,至于徐清所说的小品文,则是比尺牍还要短的。

小品一词本来自佛学,指的是佛经的节本。而小品是对于大品而言,大品则是指的佛经全本。后来,小品文就变为特指篇幅短文章的词语,如游记、日记、序跋等文章都可以算得上是小品文的一种。

文会若是论及诗词,徐清一个人能打遍唐朝无敌手,但论及文章嘛,就凭徐清那一笔臭字,就没了可看之处。

徐清听了当下道:“这小品文,既不宜议论说理,也不易叙述传道,不过是小技,小道而已,明道宗经才是经国之大业,上官,不要为了玩乐,弃了大业。”

徐清这话说得可谓是堂皇,什么经国大业,都是为了回绝上官仪。确实,在正统文人里,学问才华仍然是在四六骈文上,其他东西,再写得怎么好,都是小道。

可徐清忘了,在他的影响下,上官仪早就是一个不羁俗规的人。听了徐清的论调,上官仪不由一晒道:“徐大哥,此言差矣,五柳先生的与子俨等疏,都是琅琅上口,一字一句读来都是唇齿留芳的。这等文章都是小技?小道?”

徐清也是点点头道:“上官你说的也有道理,苔花如米粒一般小,也学牡丹开。”

“如此,徐兄是答应和我一起去了?”上官仪得意地问。

“唉,好吧,随你去这一趟……”徐清摊摊手,表示投降:“反正我不会写东西,到时候只吃宴,可不要怪了我伤了你的面子。”

上官仪知道徐清说的出就做的出,诶地一声道:“徐大哥啊,不要妄自菲薄嘛,这次文会出入的都是苏杭有名的才子,就算去了看一看,也算大开眼界。”

“行行行,都听你的……”

徐清语音未定,外头“扑通”一声水响,接着有人道:“有人汆水了,有人汆水了!”

汆水是南方对投水自尽的一种说法。

上官仪立即起身,对徐清道:“出去看看!”

刚打开门,小红和张林业二人来了,说,刚才那船主人跳河了,杨成已经跳下去救他了。见一面就是有缘,杨成他们之前也是穷苦人家,老船夫的窘迫和绝望,他能体会到。

待徐清几人站在了船边,杨成已经把人拖到了岸边。这湖水寒彻骨,那船主人身上还绑着大石头,可杨成恁是一手拖着,一手单划,把他拖到了岸边。

徐清等人赶忙在拿了毛褥毯子下去,把杨成给裹起来。还好那救得及时,那船夫还有意识,只是鼻腔内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文会(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